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让劳模精神传承下去

2015-05-06 作者: 薄克国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薄克国 报道   1982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的桑阿萍(左一)讲述劳模经历。
  □记者 薄克国 报道
  本报青岛讯 4月29日,市南区八大关街道组织了一场模范事迹座谈会,邀请座谈的9名劳模,最小的59岁,最大的84岁。
  “我1975年参加工作,最初是青岛市制药厂的一名车间工人,因为身体过敏,1977年就到幼儿园工作。当时制药厂工作繁忙,很多职工很辛苦,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那时我年轻,不能碌碌而为,应发挥自己的能力,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教他们儿歌、手工、绘画、英语等,像孩子们的妈妈一样照顾着孩子们。1982年,我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座谈会上,59岁的桑阿萍介绍了自己的劳模事迹之后,接着说,“党和政府给了我殊荣,人虽然退休了,心不能退休,内退期间,我第一时间加入了八大关社区工作,2000年当了楼长,当了志愿者,看到有空巢独居老人,身体患病的,我就每个月给他们理发、修脚,有人住院,我就去陪床,为他们做饭。社区团结向上,非常有活力。为了爱这个社区,我也要发挥我的余热,不辱没劳模这个光荣称号。”
  像桑阿萍这样,劳模们一一发言:青岛市劳动模范王清源在工厂时,刻苦钻研技术,吃苦在前,早到晚归,爱厂如家;青岛市劳动模范孟庆河在单位担任食堂科科长,却不在单位食堂用餐……
  “劳动光荣,劳动值得尊重。”八大关街道副主任李景珑介绍,为了在街道和社区形成尊重劳模、学习劳模、崇尚劳模、关爱劳模的浓厚氛围,特意组织了这次劳模事迹座谈会。辖区有各级劳模六七十名,街道从中邀请了9名劳模,“当年他们在工作中做出了很好的业绩,为社会作出了很多贡献,现在很多都退休了。邀请他们走出家门,开开座谈会,回顾当年他们的经历,让我们辖区的青年人接受教育。”
  李景珑说,这些劳模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积极参与街道和社区活动,有的担任社区党委委员,有的担任党支部书记,有的是楼组长,还有的是志愿者,默默地奉献着。
  李景珑表示,街道将进一步搭建平台,让更多劳模在街道和社区发挥劳模带头作用,同时依托街道“帮到家”党建服务品牌,关爱劳模,为劳模们提供家政、爱心陪伴、日间照料等服务,让他们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