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以氛围营造文化

——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调查(中)

2015-03-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氛围是一种短时期的文化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一位教授,去年带着15名学生到山东创新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这是国内铝合金材料产能最大的企业,公司董事长崔立新问一位本科、硕士、博士都学铝材专业的学生:愿意来公司工作吗?这位博士回答“想考公务员”。其他14人也是这个回答。
  对于影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郭树清省长曾谈到,我省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比较重,许多人对经商办企业、冒险闯市场热情不够高,社会对失败失误的宽容度也不够高。
  这是鞭辟入里的分析。来自省人事部门的数据显示,多年来我省公务员考试一直热度不减:2006—2014年,全省报考与录取比例最高时达到67:1,而同期全国仅为42:1;多年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在3%左右,山东则只有1%左右,2014年山东大学的这个比例仅为0.0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不能说不受儒家文化轻商重仕观念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确实不可小觑。我们都知道浙江民营经济发达,这背后是浙江人尊商重商的千年浙商文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浙商文化”传承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南宋时期,当整个中原地区为“君子不言利”的程朱理学所笼罩时,浙江就兴起了提倡功利、事功之说的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在这片土地上埋下了亲商重商的种子。
  看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突出的地方,无不有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胶州民营经济发达,全市每万人拥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户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2倍。当地同志介绍原因时,首先说的是“我们这里在北宋时是全国五大码头、五大商埠之一,自古有商业传统”。
  莱州、龙口的民营经济多年来一直在烟台市排前三位,这里的同志解释说:“有一句老话不是说得很透吗?‘蓬莱腿子(跑腿打杂),黄县(龙口)嘴子(能说会道),掖县(莱州)鬼子(精明灵活)’,莱州、龙口自古就出做生意的‘鬼子’和‘嘴子’。”
  要改变轻商重仕的文化,就要将这种局限于一域的商业文化,变为全省性的文化。怎样改变?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士合,以及记者采访的其他政界、企业界人士,都给出一个共同法子:营造氛围。
  刘士合解释道,氛围往小里说是一种短时期的、小地域的文化,我们从一时一地做起,营造创业和重商的氛围,持续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这种短时期、小地域的文化,终究会成为儒家文化的新元素、山东人的新素养。
发挥党委政府的动员力量
  我们党和政府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对于营造重商和创业的氛围,党委、政府应该发挥领导作用。
  从2000年起,邹平县每年都组织干部、企业家到胶东、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考察。白天看企业,晚上开会,参观结束现场开总结会,说差距,谈打算,不理出个道道不散会。参观回来县委立即召开工作会议,出台政策,形成决议;同时县内的媒体宣传、社会宣传也都发动起来,营造起一种人人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邹平县广播电影电视中心主任张可荣时任青阳镇党委书记,他对记者说:“人都要面子,也都想干点事儿,看到和人家有那么大的差距,谁能坐得住?” 
  氛围的力量是强大的:县直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审批程序,银行降低贷款门槛、对创业者敞开大门……一些在平时办不成的事这时办成了。
  在各地采访发现,参观学习是各地普遍采用的营造创业氛围、推动发展的方法,然而起的作用大小不一。
  曾任邹平县委书记的刘士合对记者分析,关键是个“真”字:外出参观是为了真正促进发展,去了是真学。具体来说,每次外出参观都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专题,有针对性地去学。比如邹平到深圳市福田区参观,是学习产业转型升级;到昆山,是学习外向型高新企业发展;到江阴,是学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这样做的功效是明显的。邹平这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县,2000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仅列243名,而到2014年则跃升为全国百强县17名,其中民营经济贡献90%以上。
  民营经济的关键词是“民”,要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关键是要让“民”动起来。
  曲阜是孔子诞生地,受儒家文化影响更比别处深一层。市里让群众摆脱传统儒家文化轻商思想的一个招数,是举办“全民创业文化节”,设立创业论坛、创业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介等活动,既教人创业理论,又请典型现身说法,还指出了创业路径,在儒学之乡营造起一个重商尊商的小气候。2014年1月到11月,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营业收入增长15.3%。
  无独有偶,茌平县将每年的11月8日定为“企业家节”,表彰对地方财政有贡献的企业家,还请他们到医院查体,并请专家教授来讲课,形成一个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
  微山县注重细节的功夫:县里召开民营经济会议,纳税大户坐主席台,干部坐台下;合影时企业家坐中间,干部坐两边。县里对民营企业家实行特别礼遇制度: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每家配备一名保健大夫、一名信贷联络员…… 
  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对民营经济充分重视,既有邹平那样春风夏雨般的浇灌,又有微山那样和风细雨般的滋润,假以时日,一定能达到改变旧风气、形成新文化的效果。
成功的创业者是最好的动员者
  群众最讲实际。成功的创业者,“白花花的银子”,最让老百姓眼热心动,形成千军万马来创业的浓厚氛围。
  胶州市洋河镇袁家小庄,一个200户的村庄,有70多户从事纺织机械配件加工,还有100多家个体工商户围绕这个产业做服务,是远近闻名的纺织机械配件专业村。1986年,老支书张云富建起全村第一家纺织机械配件加工厂。
  张云富敢于“吃螃蟹”的底气在于:袁家小庄离著名的纺织镇——胶南市王台镇仅一河之隔,王台镇驻有青岛市第八棉纺厂,还有大大小小的纺织机械厂。大树底下好乘凉,仅为他们做配件加工就能挣个盆满钵盈。
  果不其然。张云富几台加工机、十几个工人,当年就盈利近十万。村民心动了,转而纷纷行动起来,直至发展成现在的专业村。
  现任支书张涛说:“现在客户只要在袁家小庄走一趟,不用出村,就能把一台纺织机械的配件买全了。”在袁家小庄走一走,围绕产业链,不同的厂子在加工不同的配件,甚至在加工配件的不同部分。问问正忙碌的工人,有的是初中毕业,有的是小学毕业——由于分工,原本有点难度的机械加工,在这里变成了简单的重复劳动,降低了这个产业的进入门槛。
  同时,袁家小庄已融入王台镇的纺织机械产业集群,专业村的名声打出去了,销路不用愁,门槛更加降低。
  由此看出,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专业镇村,是降低进入门槛、推动更多人创业的一条捷径。
  广饶的实践则告诉我们:成功的创业者,实实在在的创收,能在一个县内从无到有,推动形成一种创业文化,滋育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今年1月17日,广饶青年企业家协会举办年会活动。协会号召青年企业家发扬广饶人的拼搏创新精神,在新常态下进行二次创业,共同克服当前的困难形势。广饶县青年企业家协会于去年7月成立,有会员单位76家。
  协会会长、山东大海集团总经理刘德杰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一茬又一茬人的实干,创业在广饶已成为一种文化。它让广饶企业发展不断档,更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大海集团目前名列中国民企500强第80位。
  改革开放前,广饶曾以要饭出名,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去济南、青岛以至于更贫穷的沂蒙山乞讨。“没吃的,去跟别人要”是那时的文化。
  改革开放后政策活了,不甘贫穷的广饶人走上创业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广饶县兴起第一个创业潮:李建华办造纸厂,李俊福办橡胶厂,延金芬办建筑公司,宋继明办橡胶厂……30多年来,广饶掀起一波又一波创业潮。现在全县有大小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5家跨入中国企业500强,9家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广饶企业家现象。
  是一个“干”字,培养了广饶的创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人民积极投身民营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只要我们继续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动员更多人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改变轻商重仕的传统文化,形成重商亲商的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