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新常态 新作为

滨州:“强筋壮骨生根”适应发展新常态

2015-01-29 作者: 张丽 王栋 娄延峰 王福录 来源: 大众日报
  △滨州西站广场效果图
  △滨州市大力推进滨州港建设
  △渤海粮仓喜获丰收
  △加大转调力度,活塞自动浇注机投入生产
  △德大铁路2015年通车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后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新貌
  △推行乡镇(街道)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制度
  △滨州居民喜领养老金
  △大力推进校车全覆盖工程
  △城乡公交一体化,方便城乡居民生活
  □张丽 王栋 娄延峰 王福录
  百年梦想,即将成真。一条喜讯,不胫而走:滨州市379万人民梦寐以求的德大铁路就要通车了!
  众所周知,滨州是山东最后一个不通铁路的地级市。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尾闾,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是山东的北大门。然而,滨州却长期不通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
  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抓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滨州港与青岛港集团成功实现合作;德大铁路完成架梁、铺轨和站前广场建设,滨州、阳信站房框架主体基本完工;黄大铁路完成施工招标;济滨东高速滨州段完成投资16亿元,总体进度全线领先……
  
基础设施建设强城市之“筋”
  筋,肉之力也。对于人来说,若没有筋,再强壮的肌肉无法实现连接,再大的气力也无法爆发。对于城市来讲,若没有发达的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自身具备再好的资源也难有大的发展空间。经过连续多年的努力,滨州的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将在今年见到成效、发挥作用。
  滨州港处于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连接地带,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唯一出海通道。2010年12月,滨州港进入全国、全省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目前,海港港区已建成东、南两条防波堤,新增深水岸线28公里,2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达到运营条件,开工建设了3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正准备开挖10万吨级航道工程,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套尔河港区和大口河港区为补充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初步搭建起了亿吨大港的框架。2014年8月14日,滨州港与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滨州港合资项目方案》,共同运营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力争把滨州港培育成辐射周边的成熟港口,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济滨东高速滨州段完成投资16亿元,总体进度全线领先。济滨东高速公路2016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将在滨州和济南形成一个最短的直线距离,比目前走高速到济南在路程上节约40公里左右,时间将缩短20分钟左右。目前我市除了在建的济滨东高速公路外,还规划建设两条高速公路,即秦滨高速公路埕口(鲁冀界)至沾化段和长深高速公路高青至广饶段,都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德大铁路建设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开通,滨州将正式结束全省17市唯一不通火车的历史,届时,市民可乘车从滨州出发至德州、济南等站换乘到达全国各地。
  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介绍,新的一年,滨州正在加快用海手续申办力度,完成海港港区防波堤二期工程和防潮堤工程,开工建设深水航道和深水泊位工程。完善码头附属配套设施,6月份完成2×3万吨码头验收,尽快启动集装箱运营。继续抓好德大铁路收尾工程,确保阳信、滨州站场同时投运,并根据客运量需求做好客运班次和到达城市的申请工作。加快黄大铁路建设进度,实现与滨港铁路的互联互通;落实滨港铁路二期投资主体,早日启动建设。加快济滨东高速公路建设,完成路基和大中桥工程;开工建设秦滨高速埕口至沾化段和长深高速高青至广饶段。加快推进滨惠大道建设,做好大济路、滨温路等国省道维修改建,启动农村公路骨干路网升级改造。同时,做好油气管网工程建设。加快滨州港-中海沥青股份500万吨/年原油管线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线路规划,争取早日开工。
  
大型项目落地壮城市之“骨”
  骨,肉之撑也。城市的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当前,滨州市正处在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招商措施的出台,吸引优势项目进驻滨州,并千方百计加大项目投入,持之以恒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表示,各企业要瞄准产业高端,提高装备水平,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档次,进一步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注重生态保护、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联系,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为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滨州市立足自身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北汽集团建设滨州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38亿元,主要从事汽车高端零部件的研发、设计、铸造和加工制造。2014年6月份签约,8月份开工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计划2015年10月投产,2020年项目全部达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65万套、变速器壳体40万件、差速器壳体30万件、下摆臂20万件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过500亿,为滨州解决万人以上的劳动就业。同时,项目将充分利用滨州的铝业资源,延长铝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实现滨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科技部和中科院共同推动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自2011年,滨州市以无棣县、沾化县为核心,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打造示范样板,实现以点带面。截至2014年12月份,全市示范面积达到15.5万亩,示范区数量30个,小麦最高亩产500.89公斤,作物品种30多个,种植模式由单一小麦模式发展到棉粮套种等多种模式,由一年一熟发展到一年两熟、周年覆盖。
  2014年,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1183个,其中过5亿元的61个,过10亿元的35个,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这7个入选项目分别为:无棣古城恢复扩建项目、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卤化丁基橡胶项目、金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石油压裂陶粒支撑剂项目、山东新安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机械人系统的柔性加工单元项目、山东炜烨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工业固废建设绿色建筑材料项目、山东鑫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山东海若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通用航空飞行培训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发挥省重点建设项目对滨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滨州市将加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力度,切实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科学组织实施,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期建成全面完成年度投资建设计划。
大力改善民生固城市之“根”
  根,物之基也。百姓是社会的底座和国家的根基。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滨州市委、市政府集中资金努力保障改善民生,2014年预计各项民生支出156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59%。去年年初,滨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自去年8月25日起,在山东省率先全面推行乡镇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制度,全市参保城乡居民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只需缴纳200元的起付线后,政策范围内的其他医药费用全部报销。实施以来,全市有近1.6万名出院患者得到实惠,住院次均和个人自付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0.7个和54.3个百分点,基层群众节省医药费410多万元。
  为彻底改变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滨州市2013年启动了农村公路“三通”工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363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村内通、街巷通的农村公路“三通”目标。“三通”工程计划建设村道7643公里,其中进村道路1731公里,村内街道2512公里,村内街巷3400公里。截至目前已开工2479个村庄,完工2445个村庄,完成投资18.2亿元,开工里程6392.2公里,完成里程6354.1公里;2015年计划完成剩余1761个村庄的“三通”任务。
  滨州市2013年作出了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部署,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大规模、大力度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两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达46亿元,村庄硬化完成3593个村居、9180公里,村庄净化完成5097个村居,村庄美化完成4096个村居。全市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滨州还在山东省率先同步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全覆盖基础上,按照养老金标准向全省东部看齐的工作定位,2014年将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75元,高出全省平均标准10元,全市近59万60周岁以上居民受益。
  “万人就业援助计划”深入实施,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4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40元。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完成农村校舍标准化建设项目230个、农村中小学放心食堂200个,滨城一中上划市级管理,市城区八中、六中、二中新建扩建全面完成。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443处,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顺利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23278元、11324元,增长9.3%和12.8%。
  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说:“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财力偏紧的情况下,我们要提高民生支出使用效率,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惠民工程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