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沙特国王葬礼为何引发多国暗战?

2015-01-29 作者: 武剑 来源: 大众日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武剑
  1月23日,沙特王室为已故阿卜杜拉国王举行了葬礼,阿卜杜拉国王只被简单披上黄色寿衣并埋葬于公共墓地,而且没有墓碑。这样的葬礼对于拥有约170亿美元个人资产的阿卜杜拉国王而言,着实显得异常简朴和低调。之所以生前的奢华没有在死后延续,是因为根据伊斯兰教瓦哈比教派传统,沙特国王死后也要跟平常人一样速葬、薄葬,嚎啕大哭、大操大办不被允许。
  不过,与低调葬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第一时间出席了阿卜杜拉国王的葬礼,此外,还有更多国家的政要定于1月24日至26日到访沙特,吊唁阿卜杜拉。对此,中东海湾新闻网评论说:“……这是对沙特政治地位、世界头号石油出口国、伊斯兰教圣城所在地等影响力的一种承认”。
  事实的确如此,在地缘政治方面,沙特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此外,沙特既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又是阿拉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还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盟主,在阿拉伯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独特的话语权;在能源战略方面,沙特以丰富的石油资源闻名于世,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多达240亿吨,居世界首位,大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同时,沙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石油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0%~23%,而且沙特具备的强大后备生产能力更是让其掌握了世界经济的命脉;在宗教地位方面,沙特是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对全世界的穆斯林具有重要的心理和象征意义。可以说,这种集地缘政治、能源战略、宗教地位于一身的特殊身份,凸显了沙特在如今国际政治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位置。也正因为如此,凡是对沙特有上述三种特质需求的国家都不愿错过这样一个表达友善的机会,以期延续与沙特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阿卜杜拉国王去世之际,沙特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在国内外均面临着不小挑战。对内,阿卜杜拉国王生前一直在推进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尤其在经历了“阿拉伯之春”后,如何在传统习俗与现代经济需求之间、如何在君主制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寻求某种平衡是对执政者的考验。对外,目前中东正值多事之秋,“伊斯兰国”崛起、也门政局动荡、叙利亚危机久拖不决、伊朗核谈判步入关键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威胁、避免沙特利益受损同样也是对执政者的考验。虽然这次沙特王室快速、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权力交接,但新国王在内外政策上的态度和举措自然也是外界急于想要了解和掌握的。
  在此次庞大的吊唁阵容当中,有三位贵宾格外引人关注,他们分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尽管他们三人此行的目的不尽相同。对于美国而言,奥巴马特意压缩访印行程赶赴沙特吊唁,对沙特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一方面是为了弥合此前双方因反恐、叙利亚危机、伊朗核谈判等问题所出现的裂痕;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安抚盟友、寻求其在中东事务上的理解和支持。对于俄罗斯而言,从叙利亚危机到伊拉克乱局再到伊朗核谈判,一直在试图重塑其在中东的话语权和存在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进一步提升与沙特的关系必不可少。对于伊朗而言,如果能够与沙特这个几十年的敌手实现关系缓和,不但有助于减少伊朗核谈判达成最终协议的外部阻力,而且有助于其它中东问题的处理解决,同时还为伊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油价跌不见底的大背景下,作为页岩油生产代表的美国、作为非欧佩克成员的产油大户俄罗斯以及作为欧佩克重要成员呼吁减产保价的伊朗,可以预见相关四方一定会借助这个场合就油价政策进行协调和磋商。
  有人说看到阿卜杜拉国王的葬礼不禁让人想起了南非国父曼德拉的葬礼,那时上百位国际领导人和政要齐聚南非,上演了一场“葬礼外交”。“葬礼外交”作为特殊使节的外交,它往往能够在某些僵局阶段,解决一些通常的外交形态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一次美古领导人在曼德拉葬礼上历史性的握手为后续关系破冰埋下了伏笔,而这一次在阿卜杜拉国王的葬礼上又将传递出什么重要信息,相信不久之后就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