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新常态 新作为

以良心办教育用责任心抓教学

健康教育,为孩子铸就未来

2015-01-28 作者: 杜晓妮 赵丰 刘高 曲振 来源: 大众日报
  △第二实验小学环保小卫士正在回收日常垃圾
  △学生乘坐校车回家
  □杜晓妮 赵丰 刘高 曲振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社会价值取向也深刻影响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当前素质教育和高考体制“双轨”并存的状况下,教育究竟怎么走,如何既对孩子负责,又走出一条素质教育和高考的“双赢”之路?牟平教育的答案是,不跟风,不作秀,以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良心和责任心,静下心来、力所能及、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靠点点滴滴的功夫推进牟平教育不断前进。
回归教书育人本真
  “解这个‘密铺’问题哪位同学还有别的方法?”高陵中心小学四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潘美玲话音刚落,周初雨同学就高高地举起了手。周初雨走上讲台,把图示画好,“一本正经”地讲了起来。同时,还不忘跟同学们互动,“听懂了吗?”
  潘美玲发现周初雨虽然讲课方法与自己没有出入,但讲述过程却不一样。“老师是用成人思维来讲,孩子是用他们那个年龄段、接受层次来讲述的,”潘美玲说,“孩子们很积极,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多思考,还能让他们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这样的例子在牟平中小学课堂上比比皆是。牟平教育在课堂转型的探索中,逐步改满堂灌、由教师把“果”直接硬塞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角的“有效课堂”实践。课堂上,教师退居幕后当“导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给每个学生自主展示的空间和舞台,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思维交流,互相教互相学。“一个班级40个学生俨然是40位老师”,教师不再填鸭式地教学,而是通过启发式引导、点拨,让学生在自己把“果”总结出来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更转变了学习方式,学会了方法,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高。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书育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社会评价教育的主要标尺。良好的硬件条件,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关键是要实现内涵发展。
  为此,牟平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地位,舍得加大教育投入,全力实现城乡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发展,在这种强力支撑下,牟平区教体局有了底气,静下心来,探索研究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成长规律的牟平教育新路子。经过不断探索,最终确立了以“健康教育”为总抓手,以回归教育“教书”、“育人”的本真为目标的教育发展路径。
  “‘健康教育’立足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是素质教育具体化的一种特色形式”,牟平区教体局负责人说,“教育是个急不得也慢不得的事,我们相信静下心来,力所能及、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能靠点点滴滴的功夫推进牟平教育的发展。”
  与以往德育“课本化”和“说教化”不同,牟平各中小学根据本校实际,积极推出新措把德育落到具体的行为上、活动中,落实在学校的点点滴滴。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推出“无垃圾桶学校”,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观水中学900名农村学生自助就餐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节约意识;宁海中学创设了无人看管的“诚信商店”,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诚信品质……
  在“健康教育”理念中,将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放在首要位置。“孩子有个健康的体魄,这是成长中宝贵的‘1’,失去了‘1’,后面补充再多的‘0’也是一场空”,一位来牟平定居的省外教育战线退休干部在给孙子选择学校时如是说。为此,牟平区中小学开展了分学段、分级部、分时间段、分性别的“分层”体育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爱好,分层活动,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教育不容放空话,真抓实干、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才能助力孩子们一生的健康发展”,牟平区教体局负责人表示。
培育有“灵魂”的“工程师”
  其他地区一旦某个学校有好的做法,就会全面推广,以致与实际不符、教育模式僵化。而在牟平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区内各个学校依循“健康教育”的理念及其内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点滴创新。而这也需要牟平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工程师”的灵魂,做好良心教育。
  在2013年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武宁中学的教导主任曲亭发现学生的成绩比其他学校较弱,便与老师们开起了座谈会,“讲课时兼顾好学生,后面的学生跟不上。照顾后面的学生,好学生吃不饱。”老师的一番话让曲亭陷入了沉思。
  借鉴牟平一中的分层教学,尝试对初四年级英语、数学两门课进行分层教学是曲亭和骨干教师做出的决定。“当时很多人认为‘分层教学’其实就是分‘快慢班’,这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曲亭说,“考虑到初四学习任务重,学生单科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难度,单科分级教学恰恰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单科成绩的提升。”
  据了解,学校根据学生学科成绩划分层次,然后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难度的教学,其中单科学习程度最差的层级由老师们公认的最耐心、细致的老师来授课。经过一个学年的分级教学,各层级水平学生的单科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为了提升学生的“精气神”,高陵中心小学校长杨肇霞和老师们可是没少费了心思。“我们首先从课外入手,通过我校特有的篮球文化,请体育老师编制了一套篮球操,并购买了适合学生使用的小篮球。”杨肇霞告诉笔者。
  在鼓励孩子有梦想的主题活动中,以往经常低头掐手的王全宇,罕见地举手发言,称“要当个钢琴家”。后来,音乐老师孙军发现他用黑白相间的小围巾铺在桌子上,学着老师摇头晃脑地弹起琴来。“孩子的梦想需要我们呵护,我就允诺他可以下课后找我弹琴,”孙军说,“孩子的积极性有了,学习也有‘精神头’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工程师’必须要有‘灵魂’”,牟平区教体局负责人说,“这个‘灵魂’包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与点滴创新的能力。”
  事实证明,正是牟平区一个个基层教育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与担当,“健康教育”理念才能全面落地,才能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舒适校园守住安全底线
  2014年8月,高陵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搬进了新教学楼。冬天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孩子身上,洁白干净的墙面不再透雨,拆掉了土炉子,热乎乎的暖气正可着劲散热,这些都让孩子们格外兴奋。
  “校舍是学生学习生活聚集的场所,必须要安全。”牟平区教体局负责人说。两年来,牟平区政府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责任意识,挤出5.5亿元专项资金,本着“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和“建一所,成一所,达标一所”的原则,按照7级抗震8度设防标准,新建学校10所,改扩建学校22所,建设校舍面积38万多平方米,所有校舍都达到7级抗震8度设防标准。
  在各个校园里溜达一圈,教育的精细和用心显而易见:教学楼里的厕所改造成洗刷间,在院子里集中建厕所,“逼着”学生到院子里透气;新建学校一律采用“后走廊”,既让学生少挨冻,又节省能源;校园绿色追求个性,行道树和柿子树、核桃树、无花果树等同种植,既美化校园,又让孩子感受到“春华秋实”的育人环境。
  到了高陵中心小学的午餐时间了,热气腾腾的“蒸馄饨”被值日生抬进了教室。为了确保做出的馄饨在分到孩子碗里之前不凉、不粘连,后勤处的老师们绞尽脑汁。于是,“蒸馄饨”的想法便应运而生,馄饨和汤分开做熟,分给学生的时候再盛在一起。孩子的日记里也写下自己暖暖一餐的喜悦和老师的用心的感激。
  牟平区于2010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行食堂大宗物品集中采购,但饮食问题并没有仅止于安全,让孩子吃得好也成为了教育的追求。“我们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学校内设商店,并禁止学校食堂对外承包,一律实行自主管理。我们要求学校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增加食堂饭菜花样,增强学生食欲。”牟平区教体局负责人说。
  2014年高陵中心小学的苏晓波告别了“宿舍管理员”称号,化身“生活老师”,其职能也出现了转变,每天晚上都要监督孩子洗脚。“以前一进孩子的宿舍我都要带着口罩,味道太严重了。”苏晓波说,“自从我们规定睡前孩子必须擦肥皂洗脚、洗袜子以后,宿舍的环境清新多了。”
  2014年刚从区里调到高陵中心小学任校长的杨肇霞,就发现乡村孩子没有饭前洗手睡前洗脚的习惯。“为每个教室配上四个洗手盆,要求住宿的169个孩子回宿舍自己洗脚。”杨肇霞说,“我希望老师也能感受到,健康教育不是多么高大飘渺的理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用良心做教育的体现。”
  为了保障孩子上下学的安全,牟平区政府把“农村中小学学生安全乘车工程”列入全区的“为民服务实事项目”,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购置了52辆空调车,由政府花钱聘用专业公交公司参与校车具体管理运行,惠及学生、幼儿9000多人,实现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