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新常态 新作为

实施三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加速全域融合

邹城:融入新常态再跨新征程

2015-01-27 作者: 吕光社 张长青 胡恩姣 吕卫锋 来源: 大众日报
  △和谐幸福新邹城
  △迅速崛起的战略新兴产业
  △日新月异的东城新貌
  △世界最重的上跨京沪铁路转体立交桥完美合龙
  △千年孟府古典成人礼
  △温情暖暖的老年人照料中心
  △古老的石头村上九山村
  △充满活力的美丽城镇
  □吕光社 张长青 胡恩姣 吕卫锋
  
  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014年悄然而去。回望这一年,在“三期叠加”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的邹城市,按照“提升年、显效年”的部署要求,坚持三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加速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一体化,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马奔腾图”正在邹城展开: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9亿元、增长10%;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1亿元、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358.7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亿元、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23元,分别增长10.5%、12.3%……开创近年来最好发展成绩!
  这一年,规划引领成常态,一体发展布局逐步完善。高标准编制孟子湖周边片区、城镇化发展、服务业等重点规划和交通、燃气、热力等专项规划,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形成覆盖全域的规划体系。积极搞好与济宁都市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济宁东部工业聚集区和城际骨干道路建设,融入都市区发展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转调创新成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诺博泰机器人、济信刹车片一期等29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太阳宏河200万吨造纸、恒华慧谷高效环保消防器材等56个大项目加快建设。同时,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量提质,三次产业比例调整达到6.6∶57∶36.4,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这一年,城乡建设成常态,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实施重点城建工程38项,孟子湖新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新区形象进一步显现。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城市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小城镇建设全面提升,建成生态文明村80个、美丽乡村34个,太平、城前镇纳入全国重点镇,上九山、越峰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一年,文化突围成常态,城乡文化软实力有新提升。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孟子和邹鲁文化资源,突出儒家文化体验,传承恢复邹鲁礼乐,打造“孟子修学游”品牌。放大生态邹东优势,大力推介“邹东深呼吸”乡村游品牌,新增3个3A级、7个2A级景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传统文化接地气、惠民生,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一年,深化改革成常态,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启动农村产权交易试点,深化城乡环卫体制改革,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1项,向园区、镇下放行政审批、事业性收费项目66项。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青岛保税港区济宁(邹城)功能区全面启动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3个,过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84.6亿元,利用外资1.36亿美元。
  这一年,改善民生成常态,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年各类民生投入32.0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1.51%,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企业退休职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限额再次提标;整合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组建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民免费健康查体;深入推进城乡网格化巡防和天网工程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
  这一年,践行“三严三实”成常态,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市级领导“八个一”联系点制度,深化提升三个全覆盖、三个体系、三个平台为主的“三个三”工程,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完善重大行政事项决策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实施办法,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拳治理“庸懒散”,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持续增强。
  一元复始山河美,万象更新锦绣春。翻过2014的成绩单,邹城壮志凌云再出发!面对国家、省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出台,省规划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济宁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推动工业经济升级和都市区融合发展的难得机遇,面对全市“一核四区”发展框架全面展开,重大基础设施加速配套,城乡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2015年,邹城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三化统筹、城乡一体、全域融合”总思路,认真落实好城乡“七个一体化”的整体布局,努力适应新常态,树立新理念,着力在工业转型升级、城镇提质扩容、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法治邹城”建设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创新发展活力,在新常态下抢占先机、挖掘潜能、提速发展。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率先推行“三证合一”办理制度,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统筹推进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不断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招引一批高端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强化与兖矿集团、邹县电厂、里彦电厂等驻邹企业的联系协作,支持其深化改革、做大本部、加速转型,实现地企互动融合、共兴共荣;加快推动青岛保税港区济宁(邹城)功能区建设,认真研究对外贸易新趋势新特点,大力培育机电、纺织品、化工等优势出口产品,全力打造鲁西南对外开放新高地。
  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动力源,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研发联盟,新增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挥创新平台优势,依托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化工研究院中试基地、海外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孵化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形成支持邹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大力引进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科技创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产业项目;突出抓好创新人才培养引进,高效推进山东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与上海河马动画、德国库卡校企合作,为全市智能装备、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产业转型提档工业升级
  重抓转调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加速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改造,推动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以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为引领,提升邹城经济开发区发展水平,加速搭建支撑产业发展的研发、人才、商务、公共技术设备、融资和宣传推广等六大平台,密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精心筹办第14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推进金鼎高精密铸件、济信刹车片二期、铝型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以现代化工产业为引领,壮大邹城工业园区规模实力,强力推进太阳宏河纸业200万吨造纸、恒华慧谷高效环保消防器材、恒信30万吨焦油加氢、圣琪生物二期等项目建设,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基地。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为引领,推动兖矿中心机电产业园提档升级,加快推动金科星、东远石油、天工机电等企业扩能升级,支持中国网库济宁电商谷、游骑兵汽车电控、新通电缆等企业快速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引领,加快华电国际唐村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引进发展一批节能环保、绿色低碳项目,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抢抓被列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示范点机遇,着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大力实施26家骨干企业创百亿工程,释放民营经济发展36条政策效应,全力扶持奔腾漆业、尤特尔生物等重点民营企业对外合作、扩能升级,促其裂变倍增、做优做强;深化全民创业行动,在降低门槛、放宽领域、金融扶持等方面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年内新发展专精特新小微企业100家,形成大中小微企业梯次发展格局。
  围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纵深推进园区专业化提升,统筹布局园区产业发展,完善提升道路、电力、管网、污水处理、航运码头等基础设施,加快生活配套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设施建设,促进“一区五园”融合对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高端平台。
扩容提质打造品质之城
  按照全域城镇化的目标导向,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把孟子湖新区作为龙头、小城镇作为支撑,加快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健康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推进孟子湖新区建设,重点打造北岸核心区、南部环湖片区、东部经济拓展区,同步推进热力管网、道路绿化等工程,加速形成城市发展制高点。坚持把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项目作为新区建设的核心动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年内实现红星美凯龙、华茂万商城等一批精品名店建成营业,不断增强新区发展活力和产业支撑能力。稳妥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纵深推进五城联创,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步伐。积极探索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建立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营造管理精细、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围绕打造“区域小城市”,加快太平、城前、香城、石墙等中心镇建设,带动小城镇建设全面提升。加强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统筹配套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
竞进提质实现强农富民
  切实抓好“三个突出、一个深化”,推进农村生态田园化、农业发展现代化,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坚持环境整洁乡村、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三村”同建,大力实施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乡土文化“六化”工程,综合整治城乡骨干道路沿线,加快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水平,高标准规划,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形成“点精、线优、片亮”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行标准化生产,走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打响农产品品牌;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做好做精一批设施农业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农家乐、采摘园,提高附加值和产出效益。全面夯实农业基础支撑,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农业项目资金整合投入机制。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增强农民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
融合发展加速“文化突围”
  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承为基础,以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公共文化普惠共享为根本,大力度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速“文化突围”,着力打造实力雄厚的文化经济特区。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依托孟子研究院高端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深入挖掘孟子思想、邹鲁文化和乡土文化内涵,集中推出邹鲁文化系列丛书等研究成果;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和传统文化“六进”活动,继续办好中华母亲文化节和孟子公开课。
  全面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抓好峄山核心景区拓展提升,推进邾国故城遗址公园和邹鲁生态园建设,启动实施子思祠、孟母祠等遗址保护工程和“三街一区”世行项目,推动明鲁王陵国家遗址公园、中心店镇农业观光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游和乡村游,抓好上九山古村落打造和护驾山植物园3A级景区创建,加快凤凰山、蓝陵桃花源、五宝庵山等景区提档升级,持续强化“邹东深呼吸”和“孟子修学游”等旅游品牌引领作用。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实施石刻博物馆建设,规划建设孟子博物馆、孟子大剧院等公共文化项目,全面提升市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服务功能,持续完善镇街文化场所设施配备,让城乡群众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倾力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加强就业扶持和创业引导,强化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征缴,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让群众更多得益、长期受益。全面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加大校车管理和学校安全整治力度,实施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公办幼儿园覆盖面,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设村级卫生室,将未享受基本药物制度的195家村卫生室纳入实施范围,扎实推进先看病后付费和中医直通车等活动,让城乡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服务。
  全面深化社会治理。扎实开展“平安邹城”建设,推进天网工程、网格化巡防、警治联勤机制建设,持续开展打霸除恶专项行动;继续深化“三个平台”建设,推动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流动信访大厅下基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充分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凝神聚力强化组织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强化责任意识,持续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凝神聚力在新常态下开创新局面、实现新作为。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坚定不移“走出去、请进来”,瞄准全国百强县市排头兵,学习先进经验,拉高发展标杆,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提质升级。切实抓好组织建设,坚持市委层面主导抓、镇街部门主要抓、村级组织具体抓市镇村三级联动,继续完善“八个一”联系点制度,深化提升“三个三”工程,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规范”,探索建立异地流动党支部,推动村级组织创先争优。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各级干部推动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问题,维护好群众利益。严格党风廉政建设,从严从紧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党建工作问责制度和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坚持“四位一体、一岗三责”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市委常委工作成效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优化考核体系,细化工作落实,更加有力地推动改革发展,建设和谐幸福新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