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渤海湾畔“跃”出滨海新城

2015-01-27 作者: 魏东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魏东 李明
  
  从一片茫茫的盐碱荒滩,到如今塔吊林立、车水马龙,在近9年的时间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人坚持“黄蓝交融、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发展要求,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将这里打造成了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先行区、蓝色经济发展的主战区、新型临港产业的聚集区、实施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城区。
  
  打造黄蓝融合桥头堡
  2014年11月7日上午,一艘名为索加翡翠号的外轮缓缓停靠东营港2万吨级码头。这是从日本进口的13000吨芳烃,也是山东万通集团东营海欣仓储有限公司投产以来的第3艘外轮,标志着东营港对外开放泊位由2个增至为6个。
  “港口是一座城市对外经济的重要‘门户’,对于东营而言,更是推进科学跨越发展的前沿阵地。2014年,东营港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加快推进了总投资123亿元的6大港口建设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近8亿元。”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苟增杰介绍,2014年以来,在抓好港口运营的基础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坚持重大项目建设与建成码头验收投用“双轮驱动”,实现了港口吞吐能力和实际吞吐量两项指标的双提升。
  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是国务院确定的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是黄河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鲁晋冀部分地区的最佳出海通道。作为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龙头,东营港正借势发力走进“深蓝”。
  “一个港口的发展潜力大小,除了取决于它能提供的服务,还取决于它腹地的大小。”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锐介绍,东营港作为一个以石油化工码头为主的港口,充分发挥本身专业化的优势,立足做好、做精的原则,将腹地从东营、滨州一直向鲁西北延伸,并向河北扩展。东营港的投入使用,将为这些地区的化工企业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海上通道和仓储服务区。
  从2005年扩建工程第一根桩基打入海底,到现在的万吨级码头塔吊林立,东营港创造了一系列的记录:在北方泥质海港建设积累了经验,为国内建港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在北方地区首次采用大管桩,首次采用一体化施工,首次采用挡浪板施工……
  刘锐介绍,东营港重点突破港口建设,在建成7020米引桥和2个3万吨级码头的基础上,引进企业资金18亿元建成了中海油、万通、宝港国际等十大业主码头。截至目前,东营港新建码头23个,码头总量达到43个,最大靠泊能力5万吨级,港口液体化工品吞吐能力已达到3000万吨,成为了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特色港口。
  同时,按照东营港总体规划,采取“引桥式延伸、环抱式港池”相结合的模式,全面实施总投资123亿元的六大港口建设工程,其中总投资12.6亿元的北防波堤建设工程自2014年4月25日开工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近6亿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突堤工程自2014年6月份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过亿元,已全部完成抛石工程吹填近300万立方米;一突堤航道掩护工程正在开展大面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5万吨原油码头工可初稿已编制完成,安评、通航论证、海域使用、海洋环评已委托编制单位进行编制;北防波堤沿线一期6个1万至3万吨级码头工可已编制完成,海域使用、海洋环评、安评、环评、通航正在编制。
  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已从无人问津的荒碱盐滩成为了黄河三角洲最具潜力的投资热点,获得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省级十强开发区”和“中国化工园区20强”的称号。2015年底,东营港吞吐能力将达到6000万吨,液体化工品一次性仓储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建成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到2018年将建成泊位151个,吞吐能力达到亿吨,实现东营人建设亿吨大港的梦想。
  
  虽苦犹乐孺子牛
  黄河尾闾,渤海湾畔。这里曾经芦苇苍苍、荒滩茫茫,如今却成为投资热土、发展宝地;这里有一群创业者,信念执着,豪情满怀,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创着沧海化桑田的奇迹……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徐志军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2006年1月,徐志军来到东营港,开始了他的海港奋斗路。“那会儿办公室和宿舍还都是板房,和现在的条件简直没法儿比。”说起当时的艰苦徐志军记忆尤深,那时这里还是大片大片的荒滩,夏天又潮又热,冬天又湿又冷,风一刮冷到骨头里。然而,不管条件多差,既然来到这里,就要把这份工作干好!来不及抱怨环境的艰苦,徐志军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由于交通不便,到企业走访这样的工作很多时候就只能步行,有时一走就是十几公里,几年间东营港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回首当初创业的艰辛,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宋迎章说:“东营港的生活条件确实艰苦,我们的干部职工长年抛家舍业,吃住在一线。正是在这种艰苦创业过程中,磨炼了大家的意志,锤炼了大家的品质,提炼了大家的气质,展现出了东营港人能吃苦、能受累、干大事、创大业的精神和作风。”
  也正是这种历练,赋予了东营港广大干部职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上扎实前行。2014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不断开创全区科学发展新局面。
  开发区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学习教育、强化问题导向、强化关键环节、强化立行立改五个环节保障了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全区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全区12个机关党支部先后组织集中学习50多场次,全体党员以市委党校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分校为主阵地,集中培训3天;召开意见征求座谈会,征集涵盖民生、“四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机关效能等方面的问题和意见26条,建立了整改台账;先后召开交流座谈会30余场,征求到涉及教育、医疗、民生、港口建设、产业项目引进、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事关开发区长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300余条,进行梳理后形成了98条综合意见,分别制定了整改方案。
  一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艰苦奋进的创业队伍正服务着东营港的发展……
  
  立港、兴业,筑港城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新起点上,东营港人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正像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继续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波澜壮阔的开发史诗,以磅礴之势开创改革开放新的征程,在实施黄蓝战略、扩大对外开放中勇立潮头、争当先锋。
  2013年召开的东营市委工作会议,明确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要按照港区城一体的思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打造现代生态化工基地、国际物流港和现代化滨海城市。“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起点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迎来了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下一步将按照‘以港带区,港区一体港城联动,协调推进’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强化措施,在全区迅速掀起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热潮。”苟增杰表示。
  正因为如此,东营市委、市政府从区域发展大局出发,确定依托河口区仙河镇规划建设东营港城。按照“新兴港城、区域中心”的战略定位,以“生态、滨海、蓝色、休闲”为特色,形成“一核、双环、双轴、三片区”的规划空间布局。“一核”即主中心—仙河镇复合型中心;“双环”即外环路和内环路;“双轴”即沿神州路、汉江路的城镇发展轴和起步区中轴线;“三片区”即核心区、老镇区和东部新城区。未来将打造成30平方公里、25万人口规模的经济中心城市。
  东营港城开发建设是东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港区城一体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截至目前,东营港城建设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港城总体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三路三桥一河”及有关配套工程全面铺开。东营港城的建设,将为东营港及开发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港城完善的基础配套将为区域发展提供基本物质条件;同时港城也将直接影响着港口和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和运营效率。开发区将继续坚持“港、区、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努力推动港口、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一幅建设国际物流大港的壮丽画卷正在渤海湾西南海岸徐徐铺展,东营港将在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浪潮中昂扬奋进。
  东营港12公里引桥
  东营港2个5万吨级原油码头
  东营—旅顺客货滚装船顺利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