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宁阳木偶戏:七代传承盼提振

每一代传承人都努力创新,希望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木偶戏的兴趣

2015-0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郑莉  桑蕊 报道   ◤1月19日,孙振涛(右)和韩兰英在家中展示表演宁阳木偶戏《猪八戒背媳妇》。
  ◆号称“江北第一木偶”的宁阳木偶戏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而独特四杆内操纵技艺使其在全国木偶戏中更是独树一帜。2006年12月,宁阳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郑莉
    本报通讯员 桑 蕊


独特四杆内操纵技艺
  记者日前来到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赵家塘村孙振涛家,刚从泰安市表演回来的宁阳木偶戏第六代传承人孙振涛和妻子韩兰英,从行李袋中拿出木偶,记者注意到,有几个木偶衣服下面露出了四根木棍。韩兰英告诉记者:“南方木偶很多都是提线的,而宁阳木偶是用了四根操纵杆,这就是最独特之处。”
  记者拿起一个木偶,看到四根操纵杆藏在木偶衣饰里面,两根操纵头部、两根操纵手臂,一旦表演起来在外面看不到操纵杆,这样可以使木偶动作更丰富,也加大了操作的难度。“四根操纵杆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可以让木偶的头部旋转一整圈。”韩兰英说着便将手中木偶的脑袋转了360度。
  宁阳木偶戏属于杖头木偶类,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据历代传承人口述,清朝后期,河北省吴桥有一位木偶戏老艺人来宁阳演出时住在孙家,闲暇时也教孙家人孙方振操纵木偶,后来老艺人老家有事匆忙赶回,走时没把木偶带走,孙方振就利用这些木偶及自己跟老艺人学到的技艺开始了木偶戏表演,并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现在吴桥那边木偶戏已经失传了,之前一些民间非遗传承人聚在一起时我还特地打听,吴桥已经没人会木偶戏了”孙振涛说。
  孙方振在继承所学技艺的基础上与4个儿子对木偶戏进行了创新,由只演小戏改演山东梆子大型传统剧目。1940年,宁阳木偶戏开始在济南演出,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演出常被禁止,宁阳木偶戏进入低谷。解放后,在政府支持下,宁阳木偶戏重获新生,成立了宁阳县木偶剧团。经过几代传承人的努力,演出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山东省许多城市都有很大影响,演出剧目100多个。虽然文革期间剧团被迫解散,但在改革开放后,经过重新挖掘和创新,宁阳木偶戏又在舞台上活跃起来,并于2006年12月被山东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基本功不输戏剧演员
  孙振涛是宁阳木偶戏第六代传承人之一,他14岁起随祖父学习宁阳木偶戏,掌握了宁阳木偶戏的各项表演和制作技术。“表演木偶戏首先要有基本的舞台功力,基本功不能比一般戏剧演员差。”回想起小时候学习木偶戏的过程,孙振涛说,自己每次练功最少要两个小时,学会了唱戏还要学习操纵木偶,一招一式都要百般苦练。因为每次演出都要举着木偶表演近半个小时,所以他从小就苦练臂力。
  “唱戏的不会玩木偶,但我们放下木偶穿上戏服就能上台唱戏。”孙振涛熟练地操纵起木偶现场表演了一段,只见他迈着步子向前,眼神中洋溢着自信,木偶就好像他在舞台上的化身,动作如出一辙。“在台上的时候要做到人和木偶形神合一,有的木偶脚上动作表现不出来,就要靠人来表现,木偶动作和眼神到哪,人的动作和眼神也要到哪,这样才算到了火候。”孙振涛说。
  韩兰英也是宁阳木偶戏的第六代传承人,同时是剧团的编导兼主演。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欢宁阳木偶戏,15岁拜第五代传承人孙振焕为师,唱腔以青衣、旦角为主,还兼唱小生、花脸等。1985年,韩兰英任宁阳县木偶剧团木偶队队长兼主演。剧团解散后,她和孙振涛在1990年动手制作了木偶人,购置了乐器及各种道具,成立了宁阳县业余木偶剧团,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宁阳木偶戏进行了大胆革新,挖掘和整理了宁阳木偶戏剧目50余个,多次参加各类民间艺人文艺汇演。
  宁阳木偶戏由木偶、操纵演员、配音演员和乐队四部分组成,体现了我国北方木偶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演出剧目贴近老百姓生活,故事内容以民间传说、神话、童话、寓言故事为主,代表剧目有《王小赶脚》、《陈平打朝》、《反杨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尤以表演神话故事和寓言效果最佳,老少皆宜。
  “宁阳木偶由香面、木头、杖头、木偶线、颜料等原材料和器具制作而成,设计、雕刻、美术、制作等非常严格。”韩兰英介绍说,木偶人原本个头较小,多用香面捏制,造型粗糙,经孙家兄弟改进,木偶人头大了许多,多用木头雕刻,耳朵、舌头、眼睛、胡须、手指等都可以活动,能做各种动作,形象传神。制作人员可根据生旦净末丑角色绘制木偶人脸谱,木偶的服装根据剧中人物角色的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裁剪。
练就木偶写毛笔字绝活
  宁阳木偶戏木偶造型夸张逼真,能表演粗犷豪迈的动作,对细致入微的动作也是信手拈来,如端茶饮水、拔剑挥舞等动作。
  韩兰英告诉记者,2006年,自己突然想到可以操纵木偶写毛笔字。为节省笔墨纸,她操纵着木偶用毛笔蘸水在家里的穿衣镜上练习,不仅要把字写好看,姿势也要正规美观。几个月下来,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终于练成了木偶写字绝活。
  现在的宁阳木偶戏主要剧种是豫剧,偶尔也唱些吕剧。为跟上时代的脚步,孙振涛夫妇还在发展神话剧、儿童剧。同时,他们还从音乐、唱词、服装等多方面对木偶戏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乐队由原来单一的板胡增加了多种民族乐器,并增加了西洋乐器;武场由锣鼓三件一人敲,改为单提单打,增强了艺术效果;一人能演多个角色,能唱山东梆子、京剧、吕剧、豫剧等多种唱腔;在新创编的剧目中,木偶服装样式和形象都和现代人一模一样;操纵木偶由4根棍发展为3根棍,舞台由原来的不足2米加宽到6至8米、高4至5米。
  孙振涛还教一些喜爱木偶戏的年轻人,希望在民间剧团多培养一些会木偶戏的民间艺人。“今年我们尝试在宁阳县的小学开设选修课,希望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木偶戏的兴趣,努力做到‘培养99%的观众,1%的传承人’。”孙振涛说。
  孙振涛的儿子孙晓东从小耳濡目染,成为宁阳木偶戏的第七代传承人,并辞去了原本医生的工作,做起了宁阳木偶戏的“代言人”。孙晓东表示,希望把宁阳木偶戏推出宁阳,提振“江北第一木偶”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