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菜都先锋

“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

2015-0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单辰 本报通讯员 袁琳

  70岁的王树堂是寿光营里镇孙家庄的一名乡村医生,党员,从医近50年。他立足农村扎根基层,以解除患者病痛为己任,成为农民健康的“守护神”。
  “在我们村里,大家都说他是24小时的‘120’。”村民王淑芝说。
  一天凌晨,熟睡中的王树堂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村里一位小姑娘急性肠梗阻。他一边安排家长打电话给医院,一边迅速赶到这个村民家中。后来,医院的大夫说,多亏处理及时,要不然孩子可就危险了。
  “他不仅医术高,医德也高。”村民杨乐平告诉记者,王树堂常说“床上有病人,床下有愁人”,为了防止村民送礼,王树堂坚持不吸烟不喝酒,也从不收村民一分钱。
  采访过程中,王树堂的电话不断响起,都是习惯了请他去看病的人。孙家庄村2000多口人,谁家在哪里、家里有几个人、叫什么名字,他都能回答上来。“这么多年走家串户,想不记住都难。”王树堂说。
  “王医生看病不靠仪器,靠真本事。”来拿药的村民杨志明说。
  2005年秋天,杨志明得了怪病,高烧不退。匆匆赶来的王树堂考虑到杨志明养羊,长期和羊群住在村外,凭多年临床经验判断他得了布鲁氏菌病。这种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人畜互相传染。当时杨志明根本不相信王树堂的诊断,坚持按照感冒来治疗,半年没好。
  “那时,王医生三番五次来我家劝我,最终我同意他按照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方法治疗。他每天来我家给我打针、喂药,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不到一个月就痊愈了。”杨志明充满感激。
  这样的实例数不胜数,村民也越来越信任王树堂。很多在市区工作的村民还会专程赶回来找王医生看病。“村卫生所惟一的仪器就是听诊器,硬件跟不上,只能想方设法提升‘软件’。”王树堂说,为了村民的健康,也为了帮村民节省开支,上世纪七十年代,他自创了土医、土药、土方、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的“三土四自”方针。
  在村卫生室,患者送给王树堂的锦旗挂满了一整墙,各种荣誉证书堆满了整整一箱。每当别人提到这些,王树堂总是谦虚地说:“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