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拉近欧洲“桥头堡”

2015-0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张茂荣
  瑞士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近年来中瑞关系发展良好。李克强担任总理后出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就是瑞士,那次访问推动了中瑞自贸区协议的达成,为两国关系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此次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问瑞士,距上次访问仅隔19个月,凸显了中方对发展中瑞关系的重视。此次工作访问中,“自贸红利”与“金融合作”是双方商谈的重点。
  此访将进一步落实中瑞自贸协定。瑞士技术力量雄厚,在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瑞双边贸易额达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6%。中国已是瑞士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瑞士则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2014年7月1日,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成为两国关系新的里程碑,瑞士成为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前20强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实施自贸协定的国家。据悉,瑞方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则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半年来,对两国经贸往来有明显促进作用,效果正逐步显现。
  中瑞自贸协定的积极效果,也为推动中欧自贸协定谈判的启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客观上会加强中国与整个欧盟的关系。同时,瑞士作为欧洲“桥头堡”的地位,有利于中国借助其拓展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经贸网络。时隔半年后的今天,双方在李克强总理此访中盘点、落实中瑞自贸协定各项优惠政策,释放“自贸红利”,并寻找双方合作的新领域,将进一步放大自贸协定的积极效应。
  而且,中瑞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向投资前景非常好。目前,瑞士共有500多家企业在华投资,中国在瑞士投资的企业约有20多家。瑞士经济协会主席卡雷尔表示,中瑞两国应抓紧自贸协定带来的机遇,在科技、制造、营销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最佳互补,在全球市场上共同取得成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瑞士虽然市场规模有限,但可以成为一个好伙伴,帮助中国企业完成转型,通过强调科研创新以及发展,由大规模货物出口向生产高端产品、创造更高产品价值转变;对瑞士而言,也将获得更多市场准入,从而受益于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所拉动的消费需求。
  金融也是李克强此访有望达成重要合作成果的领域。
  瑞士是欧洲重要的金融中心,金融业非常发达,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中国正在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这为双方加强金融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很高要求,中国企业大量“走出去”也需要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跟上步伐。然而,现在瑞士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金融机构,没有一家中国的银行分支机构在那里营业。这对于瑞士而言,作为世界金融中心,没有中国金融企业的存在是一个缺憾;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金融机构在一个世界金融中心没有立足之地,也是一个缺憾。不过,这也表明了双方金融合作的空间巨大。
  此前,中瑞双方已有良好的金融合作基础。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瑞士,促成两国开启了金融对话机制,搭建了双方深化金融合作的平台;同月,中国与瑞士签署《金融对话谅解备忘录》,并宣布建立金融对话机制,至今已举行两轮中瑞金融对话。李克强此次访瑞期间,双方将宣布中国与瑞士合作在苏黎世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双方还将就在瑞士开设第一家中资银行分支机构,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话题商讨。
  1月21日,李克强在同瑞士联邦主席索马鲁加会谈时明确表示,中方欢迎瑞士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支持苏黎世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愿给予瑞士500亿元人民币的合格境外投资者配额,希望瑞方为中资银行在瑞开设分行提供便利。此外,2015年是中瑞建交65周年,相关庆祝活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也将是双方商谈的内容,并有望在人员往来便利化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