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银企各方解读山东金融业

2014-12-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 佳
   本报通讯员 于贵贞

  12月8日,我省在青岛市举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座谈会。针对当前我省经济、金融面临的形势,与会的政银企各方对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诸多建议。
部分区域外贸融资风险加剧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基本面整体稳定,但局部区域和部分行业承受了较大压力。
  以外贸为例,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10月份,全省进出口2312.9亿美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在全国6个主要沿海省市中居首位。不过,进入下半年,月度进出口增幅逐月回落,领先全国的优势在缩小。
  省商务厅副厅长吕伟表示,大宗商品进口降幅较大:7到10月,铁矿砂等7大类资源能源型产品合计进口减少47.4亿美元,拉低全省累计进口增幅4.5个百分点。区域方面,受日元贬值、日本征收消费税等影响,对日本出口自8月份起连续3个月下滑。
  受这种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利润下降,企业偿债风险上升,部分沿海地区出现外贸融资风险。鲁西部分产业结构偏“重”偏“旧”的市,也出现了担保圈债务风险。
  部分银行对出现风险的地区和行业,采取了过激的抽贷举措,使得部分风险有扩大的迹象。另外,部分银行将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审批流程加长,贷款抵押担保条件更严格,增加了企业融资到位时间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各银行出于业绩考核的原因,贷款利率要求上浮,发放贷款后,要求存款回报,让企业办理承兑汇票存入存款保证金、办理存单质押等业务,变相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明凤说。
多措施预防新的金融风险
  在这种经济和金融“新常态”下,政府应如何避免局域和行业性金融风险?与会代表认为,应从风险的前、中、后端分别入手。
  当前形势下,新的金融风险更需及时预防,这就需要对本地企业授信尤其是大额授信的情况作全面了解。这方面我省已有市地展开先行先试。
  以临沂市为例,该市已对5000万元以上大额授信开展专项排查、风险评估,目前共建立大额授信客户台账545户,多机构授信客户台账185户。同时,市政府出台《大额授信风险防范指导意见》,对大额授信、异地授信建立了规范的制度约束。
  部分市政府还将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纳入风险动态监测范畴。“我们以企业逾期欠息表、水表、电表、纳税表、职工保险缴纳表为核心,进行‘五表’动态监测。”滨州市副市长王文禄介绍说。
  从各市应对银行抽贷风险的举措看,设立过桥资金是常见的操作。例如聊城市、县两级均设立了还贷周转金,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贷款周转问题。该市阳谷县设立了1.5亿元的周转金,累计周转金额已达到6.88亿元。
政府参股担保公司为企业保驾护航
  对于已经出现的风险,为化解“担保链”、“担保圈”,可由担保公司通过提供第三方担保,逐步将担保链条上的企业解放出来。基于此,各市政府近年来成立了不少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需按市场化规则操作,从历史上看,政府直接发起成立的担保公司效果并不好,管理等方面容易出现机制上的问题。因此,东营市以政府参股的形式注资担保公司,管理继续由民营资本进行。”东营市副市长李俊峰说。
  此外,风险的化解还须建立畅通的风险后续处理机制。青岛市副市长刘明君认为,化解银行不良贷款,可考虑尝试组建省级或市级资产管理公司来解决。“如果市级资产管理公司一时难获批复的话,可考虑在省级公司申请下来后,各市采取入股或成立分公司等形式,拓宽银行不良资产转让处置的渠道。”刘明君表示。
  除政府外,银行也应采取更积极的作为,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党委书记段红涛认为,对银行而言,这种形势下更应抱团取暖,对困难企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各自为战只会造成总体风险和损失扩大。他建议,由授信份额大的银行机构牵头成立债权委员会,共同研究化解风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