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雨后乡村展现水墨画卷

2014-12-02 作者: 本报记者 吕光社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李继保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李继保

  11月28日清晨,一夜冬雨过后,雨雾笼罩下的鲁西村庄格外静谧,能见度约有300米。乘车进入乡村采访,一幅美丽乡村的水墨画在梁山县铺展开来。
  9:30左右,记者来到梁山县梁山街道办事处周庄。走在村里的中心大道上,道路宽阔平坦,路两旁的龙爪槐盘曲突兀,绿叶顺着枝梢拐着弯,像梦露的卷发,靓丽中带出时尚气息。成排的龙爪槐之间,恰逢月季花开,雨雾氤氲下,粉红的花瓣上挂满了水珠,寒风中摇曳,近看像少女的妆容,远望似彩色丝绸。
  觅着花香,听到《最炫民族风》,脚步跟着节奏快了起来,左转穿过胡同就来到了村里的文化广场。舞台上,十几位大姑娘、小媳妇乐此不疲,跳着广场舞,飘动的红色舞衣足以证明她们的舞姿到底有多么火辣。舞蹈队长杨凤云说,自从去年建好了文化广场,她每天晚上下班后都会组织姐妹们到广场上跳舞,大家跳上舞后心情好了,邻里关系也和谐了不少。
  与广场上动感的场面截然相反的是,广场东边的水塘平静、安详,偶有几片柳叶掉落,水面激出一圈圈波纹,微笑着像是在展示水质的清澈。很难想象,这在一年前还是倒满垃圾的臭水坑,村党支书讯周生云介绍,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后,他们清理了池塘的垃圾,还用镂空水泥板镶嵌在湖岸,岸边上也多了大理石座椅、凉亭和栏杆,下一步还将在池塘里放鱼。
  刚下过雨,湖边的老槐树愈发黛青,看着湖面发呆,湖水偶尔摇曳,倒映出岸上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 “常回家看看”“陪老人看电视”等主题的墙画让人倍感温馨。周生云说,这几年明显感觉村里的矛盾纠纷少了,孝老爱亲的多了。 
  从周庄向北来到土囤村,白色篱笆、绿色草坪、法桐成排,道路畅通,500多人的村子收拾得像个大花园。大街上,85岁的于金莲老人正坐在老板的三轮车上逛来逛去,“谁能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老人说,她有5个孩子,个个都非常孝顺,她和老伴不愁吃穿。
  转了几个村子,美丽乡村画面处处可见,不过,画面一角也难免出现瑕疵。比如,位于拳铺四村的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岳家大院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里面破壁残垣、枯草荒芜,几百年的前后堂楼和皂荚树亟待修缮。整体来看,美丽乡村的设计、建设太过单一,硬化路面、文化广场、草坪路灯,千篇一律,没有突出美丽乡村的个性。
  梁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孔德修介绍,今年以来,梁山县所有村庄主次街道都全部进行了硬化,硬化里程1500余公里。全县257个村庄建成文化广场,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及场所。通过绿化、亮化提升,文化广场建设、坑塘整治、古树名木保护、村庄文化挖掘,梁山街道、拳铺镇的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达标,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