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民生

古城煤矿“系统论”提升整体效能

“四驱”优势力创三大效应

2014-10-27 作者: 通讯员 陈宜勇 记 者 左丰岐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陈宜勇 记 者 左丰岐 报道
  本报济宁讯 “煤炭开采,关键在于系统理顺,要尽量做到简约、实用、可靠。系统理顺了,效能就上去了。”10月20日,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古城煤矿矿长、党委书记管清向说。该矿经过论证决定:在—505水平12采区实施充填开采项目,并设计采用矸石手选系统配合原生矸石充填技术。
  “通过安全、技术、经济、环境四位一体化反复论证,项目定位和设计思路是最符合我们生产现场实际的——在不增加系统负荷的基础上,能够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化矸石30万吨,不用升井,还能置换同等数量的煤炭。”该矿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王振伟说。
  随着煤炭行情的急转直下,该矿针对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开采极限,继续围绕安全高效目标,及时对发展模式进行微调,把做精细作为转方式主线来抓,进一步发挥“系统、管理、技术和文化”四大驱动的优势作用,积极创造以“大安全”为基础保障的“大效率、大效能、大效益”三大效应。
  该矿通过大胆突破常规惯性思维,运用“全透视”设计理念,在井下皮带运输系统各转载点多设计了一个矸石仓,实现双仓配置,煤矸分储,分时段连续化运输;对遇有大断层的工作面,采用长距离“转采”施工工艺;对主、副井提升系统以及工业广场运输系统进行突破性、自动化技术改造,“血脉”的畅通无阻,解决了大采深、大采高、“三下”条带式开采地质条件下煤炭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步提高,规模效应下低成本优势“隐性”形成的难题。
  该矿各大生产辅助系统的产能发挥到了极致,源于其自身多年储备形成的系统、管理、技术和文化四大优势。
  该矿洗煤厂的大学生创新团队,除了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上找思路以外,还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驱动效应。“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重新更换了高技术跳汰机,使矸石带煤量下降了3%,有效控制在5%以下,精煤回收率也提高了0.5%。在投入使用的3个月内,就增创经济效益290万元。而由于更换了精煤脱水筛和末精煤离心机,使精煤综合水分有效控制在了9.5以下,彻底解决了因精煤水分高引起的客户争端问题。”该矿副矿长赵喜庆说。
  为加快“装备现代化、采掘机械化、系统自动化、监控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该矿坚持协同、自主、联合创新不断线,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潜能,进行“五小”创新、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积极推进主要生产设备技术更新、升级、换代。一季度一次的小改小革高频率、大额度奖励,成立大学生创新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冲击地压综合防治研究室等,让技术成果的产出及其转化、应用效率大为提高,成为了该矿创新驱动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为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该矿除关注大学生成长外,还重视对班组长、优秀员工的培养,通过加大考核力度,优秀、品牌形象评选,并与前途、待遇、荣誉挂起钩来,从而形成了一职多岗、一岗多能,复合型、实打实的精干高效管理优势,并作为人才梯次接续、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这次刚提拔到生产科的大学生张付强就是典型代表。张付强跟着班组干一线,踏实能干肯吃苦,近三年来,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和他一起干过的同事没有不夸的。”采煤二工区区长、支部书记梁副恒说。 
  “我们更加重视文化上的传承,也更加重视文化上的创新。”该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贾安强说。该矿积极放大沂蒙精神的文化引领作用,更多地对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人员的真切关怀,“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一线员工吃亏”。近年来,已经涌现出来主井塔上的“九朵金花”、矿山“高铁”保姆李春、小改小革“土专家”张秀忠、冲击地压防治专家柳俊仓等先进典型,不仅树立起旗帜和标杆,更营造了风清气正、心平气顺的稳定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