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叫停的“楼堂馆所”可巧用于民生

2014-10-27 作者: 赵洪杰 来源: 大众日报
  □ 赵洪杰

  “楼堂馆所”将用于民生事业,这是最近出现的新动向。据新华社报道,黑龙江省日前梳理出包括停建、停用的“楼堂馆所”在内的275处政府闲置资产和公共接待资源,用于开展养老服务项目。
  “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是国务院“约法三章”的重要内容,是新一届政府加强政风建设的重大举措。约法后快两年了,问题在于,这些停建、停用的公共资源用在何处,公众知之甚少。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全国多地调查发现,一些新建办公楼被长期空置,还有一些办公楼项目长时间停工“烂尾”。这些闲置的办公楼造成公共资产的巨大浪费,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置,并非叫停那么简单,黑龙江的做法值得借鉴。
  目前为止,这些叫停的楼堂馆所体量不小,可大致分三类:一是禁令发布之前,由于面积超标或审批手续不全,迫于压力而停工,甚至造成烂尾。据统计,仅山西就叫停了近300处;二是顶风作案的“问题官衙”,今年8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就通报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黑龙江宾县、湖北房县、湖南湘潭市、陕西米脂县等五起违规修建楼堂馆所问题;三是机关部门下属的度假村、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在持续加码的反腐压力下,这些也不断被地方政府清理出来,规模肯定也不在少数。
  显然,如果这些公共资源长期闲置,将造成巨大的浪费。如安徽萧县新建的10余栋办公楼闲置两年,猫狗出入,几成放羊场;河南遂平县高约10层、并排5栋的“创业大厦”,实为借企业之名新建的政府办公楼,如今也已停建一年多,荒草丛生。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一些地方政府恐怕还存在侥幸心理,对新大楼“心有不舍”,观望中央政策的长远走向,希望有机会“转正”,宁可继续浪费着、烂尾着,也不愿转作他用。有的可能确实不知道该如何用,这其中,或存在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些都是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公共资产,挪作他用,地方政府担心,会不会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不要忘了,中央在发布停建禁令时,已经说得很明确,那就是“防止公共资金用于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那么,清理出来的这些公共资源也理应优先用于民生项目,国有资产流失之嫌也就大大化解。
  在运作机制上,不妨尝试公办民助的办法。在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领域,公办民助早就有很成熟的运作机制,通过社会投资盘活公共资源,既能减少财政支出,又能增加社会民生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黑龙江的做法仅仅开了个好头,各地可以在这方面继续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