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60家“2014山东最美村镇”出炉,在颁奖现场——

“最美村镇”问计乡村游新路

◆“山水如何同文化结合,有些摸不着头脑”◆村里缺乏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

2014-10-25 作者:  付玉婷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付玉婷 报道
  本报济南10月24日讯 由大众日报、山东省旅游局共同主办的“2014发现山东最美村镇”颁奖典礼今日举行,60家村镇从376家报名单位中脱颖而出,分别获评最佳品牌、休闲、记忆、宜居、生态乡村称号。手捧奖牌,60位“最美村镇”带头人将颁奖现场变成“问计大会”,向到场专家、评委抛出的一连串问题,直指当下我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中的“痛点”。
  “发现山东最美村镇”活动至今已举办三年。据了解,去年我省乡村旅游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27个省级旅游强县(市)新一轮乡村旅游规划获得专项补贴,省级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新一代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载体,“齐鲁乡村游 好客到我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十大地域品牌形成。今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此基础上,“2014发现山东最美村镇”按品牌、传承、生态、宜居、休闲等原则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让“美丽乡愁”成为了印记山东乡村旅游品牌塑造的标签。
  当惯常的乡村生活空间发展出旅游功能,如何留住乡愁记忆,这60家获奖村镇最有发言权,对其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感受也最深。
  “好山好水已成龙阳发展乡村旅游的标志,但山水资源如何同传统文化结合,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获评“最佳记忆乡村”的滕州龙阳镇党委书记李洪波坦言。“生态同文化结合有三种途径:放在橱窗里看,布展在空间里瞧,活化在旅游里让人体验,只有第三种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拿四川郫县的例子作答:郫县的川菜博物馆让游客得以知晓川菜香、辣的秘诀,又教会游客如何做出地道川味,这样一来,游客离开时总会购买大量原材料,也解决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我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应该借鉴这样的思路。”
  很长一段时间,乡村旅游被当作低端旅游来打造,省旅游局副局长于凤贵在颁奖现场介绍了台湾及江浙一带高端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村里的旅游开发公司十分缺乏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蓬莱市刘家沟镇马家沟村的大学生村官刘冬翔发问。山东大学旅游系主任王德刚指出,今年暑假起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点设立辅导站,为乡村旅游经营业户提供面对面的智力支持和现场辅导,意在帮助当地人首先成长起来。“要让在城市积累了见识、能力和资金的返乡农民,成为下一步我省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军。”陈国忠提出。
  乡村旅游下一步发展需要的资金如何解决,包括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庄等多个村镇提出这个问题。“获奖村镇作为见证山东乡村旅游的优秀代表,不少靠引入外资起步,至今积攒了强劲人气,下一步要更多考虑如何让当地百姓受益。”于凤贵表示,山东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很多地方只要把卫生搞起来,就能开展乡村旅游,资金并非是现在最急迫的问题,“即便高端乡村旅游也未必需要大量资金。”于凤贵指出,浙江莫干山的乡村旅游,里里外外都是老房子,只有床、卫生间、餐饮是五星级——如果按照城市酒店标准全部推倒重造,反倒破坏了城里人向往的“乡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