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以创新凿破贫困“坚冰”

2014-10-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评论员 孙秀岭

  10月17日是我国第一个“扶贫日”。以国家名义设立“扶贫日”,体现了国家对发展不平衡现状的认知,对贫困群体的重视与关爱,对“扶贫济困、人心向善”传统美德的弘扬,这对于动员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帮助贫困人口过上心里踏实、生活殷实的好日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山东特色的帮贫扶贫之路。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经济还是欠发达,群众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在我们身边,一些人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生活非常艰难。审视现状不难发现,贫困的背后,既有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制约的客观因素,还有机会不等、起点不同等现实问题,也有扶贫机制正向激励不足,扶贫资源精确瞄准不够,扶贫资金存在“跑冒滴漏”等深层次矛盾。
  多年扶贫,那些容易脱贫的大都实现了脱贫,剩下的大都是难啃的复杂的“硬骨头”,以往的“输血”等单项措施或常规手段,难以凿破多种因素纠缠的贫困“坚冰”。扶贫要有新思路,机制要有新突破。在深水区里抓扶贫,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尤其需要深刻认识当前扶贫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现实、抓住重点,创新贫困考核机制、精准扶贫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金融扶贫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用新机制保障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用新机制保障扶贫资源有效利用,用新机制保障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从根本上祛除贫困病灶,全面提高扶贫开发的能力和效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山东视察期间,格外关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生改善情况,与干部群众共同探讨扶贫开发良策,为我们加快扶贫开发注入了强大动力。让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拿出敢为人先的闯劲,发扬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向着扶贫深水区进发,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不让贫困人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