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国庆节如何更有国庆味?

◆打通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一公里”◆挖掘资源搭建家国情怀载体

2014-10-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吴荣欣 吴万渊 报道   10月3日,在万米高空,一场“我与国旗合影 为祖国点赞”活动正在进行。或用笔,或用歌声,旅客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许永飞 王 迪

一年仅接待3次小学生参观
  9月29日早晨,冠县冠星小学操场上,1000余名小学生整齐列队,鲜艳的国旗飘扬,少先队员认真敬礼。升旗仪式后,学校中队辅导员冯莉平,向同学们作了以《爱国就从这里做起》的演讲。
  “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是一个问题。”冠星小学校长于东山说,学生们缺乏社会实践,缺少直观的感受。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是冠星小学唯一坚持的一项校外活动,但去年由于陵园搬迁,距学校较远,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取消了该活动。
  冠星小学存在的问题,在大多数中小学普遍存在。冠县鲁西北地委旧址,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负责人许军介绍:“学生到这里学习的机会太少了,每年最多接待三次城区小学生参观,初中、高中学生来得更少。”
农村中小学短板突出
  国庆节前夕,记者采访了多位大中小学学生,问及如何过国庆节,回答要么是出去玩,要么是补课、做作业,农村的学生,还要帮着家里做农活。
  对此,来自于冠县农村一线的全国模范教师轩云湘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在城市较为丰富,在农村中小学就比较缺乏。“可以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座,打通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一公里’。”
家国情怀载体缺乏
  9月30日,在聊城烈士陵园公祭烈士现场,高中生李继超说:“唱国歌的时候,我的眼泪流出来了,我第一次感觉与祖国如此心贴心。”
  “现在有的大学生,提起‘爱国’很茫然,关键是缺乏激发家国情怀的载体。”高校教师陈卫兵说。
  “个人与国家之间,需要一条情感联系的纽带。国庆节蕴含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能让这条纽带联系更紧密,让更多人体验到家国情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博士李冲锋表示,国庆节不仅是欢庆的节日,更是纪念性节日。应该以国庆节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国庆节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
  “传统文化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延续中,对国家统一、民族强盛起到巨大作用。国庆节期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大家学习体验传统文化,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茌平县韩屯乡道德学校的创办人刘庆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