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经济

从卖房没人要到有人来求租,一年里顺祥小区脱胎换骨——

“黑三角”变脸记

2014-08-26 作者: 本报记者 尹 彤 本报通讯员 苏兆正 来源: 大众日报
  顺祥小区整治前后对比。
  □ 本报记者 尹 彤  本报通讯员 苏兆正
  
  8月6日一早,记者来到任城区仙营街道仙营社区顺祥小区,刚清扫过的路面平整洁净,车辆有序停放,监控、路灯、宣传栏全都齐备,处处透出安静、温婉。
  “我们小区以前的样子你都没法想象!”居民王可信说,“要不是创卫,街道指导成立了业委会,又有了经济收入,今天的小区可能还是个‘垃圾场’!”
汽车北站附近的“黑三角”
  时间追溯到2000年,两家开发公司在汽车北站对面盖了两排楼,一南一东成拐角型,就是现在的顺祥小区。房子卖出去之后,开发商就撤离了,有一位老大爷负责小区的环境卫生,所以小区的环境卫生还算可以。但2008年这位大爷因矛盾离开后,小区的环境一落千丈,开始了那段令人咋舌的“黑历史”。
  “你可不知道,当时小区的垃圾能堆到两米高,一点不夸张。”扈东旭是业委会成员之一,据他介绍,虽然小区里一直有人负责清理垃圾池,但垃圾池外的环境不管。可偏偏有个别居民习惯性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池外,久而久之,堆放的垃圾竟成了一座小山。“有一段时间,垃圾都碰到树叶了!”扈东旭苦笑,小区里臭气熏天,他们一年四季基本都没开过窗。
  除了垃圾这个大老难,小区里的乱搭乱建也让人头疼。也不知道谁起的头,偌大的小区里小窝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有的用来当车棚,有的用来当仓库,竟然还有小区外的进来搭棚子往外租赁。最初还有热心人管管,但换来的只有谩骂声,渐渐不再有人管,小区开始变得乱七八糟,车辆随意停放,以至于几乎每天早上都能听到楼下有人吵闹。
  “最让人担忧的还是安全问题。”王可信说,小区没有大门,又挨着汽车站,治安状况很差。弟弟过年时来他家串门,没待几分钟,下楼后发现车被偷了,他自己也丢了两辆电动自行车。“当时来我们这里准备租房子的农村人看了都说,农村也比这儿强。这都成了济宁市的‘黑三角’了!”
业委会的“准物业管理模式”
  为改善环境,街道和社区作了多次尝试。
  仅为小区清理垃圾治标不治本,试图引进物业公司又因为住户太少搁浅。曾经有家物业公司打算接手,但一清理违章搭建就败下阵来。
  创卫工作开始后,顺祥小区的问题再次摆上台面。现场考察后,仙营街道将问题上报,并确定整改方案,第一件事就是拆除违章搭建、清理垃圾。在通知自行拆除未果后,街道联合公安、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将违章搭建全部清理掉。“当时光垃圾就拉了七八十车,花了3天的时间。”仙营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邵小雷记忆犹新,处理完垃圾立即硬化地面、粉刷墙面,整个小区瞬间焕然一新。
  环境改善要保持下去,就得形成长效机制。街道决定采取“准物业管理模式”,成立业主委员会进行管理。在街道指导下,采取居民自荐和推选的方式,包括史衍华、梁长华等在内的9人当选为业委会成员。业委会一成立,就立刻联合街道、社区开始商量小区未来的管理。
  小区的出口实际上就是一个过道,十分狭窄且无法安装大门。街道考虑,把出口改造成门面房,再从另一侧开门,小区封闭管理、后续资金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征求居民同意后,经过改建新建,小区有了现在崭新的电动大门、一间保安室、一间门面房。
  出租门面房、划分停车位出租,算下来现在顺祥小区每年的经济收入有4万多元。有了钱,干起事来轻松多了。疏通化粪池,安装监控、路灯,把没硬化的路面硬化,绿化美化,雇看门人……钱花了不少,小区的治安状况、卫生环境也变了不少。“当初我想卖房子,挂了几家中介都无人问津。现在,求租都贴到小区里了。”梁长华说,不少搬走的人又搬回来了。
有钱,还得有热心人
  耿林是仙营社区第9网格的网格员,去年5月份开始分管顺祥小区。从最初的脏乱差到现在的秩序化管理,她是见证人之一。“说实在的,小区能有这么大的变化,除了街道社区的支持,最关键还是得有几个热心人。”耿林向记者娓娓道来。
  小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平时都是大门一关,只管自家事。这次选举业委会成员时,愿意参与的居民并不多,谁都知道居民的事难管。“哪怕是安装宣传栏这样的小事,如何设计,安在哪,哪一家最便宜,都得有人操心。”耿林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忙事业,谁愿意免费为大家伙干事,多亏小区还有几个热心人,不然就难办了。
  9个业委会成员中,有像孟宪庆一样70多岁的“老热心”,也有史衍华、梁长华这样三四十岁的骨干,几名“志愿者”为了小区的变化,跑前跑后,乐此不彼。“当时硬化路面,为了省钱,扈大哥开车拉我俩转了三四个地方,省了近一半的费用。” 梁长华说,设立现金账本,确保账目清晰,管账、拿钱的分开,互相监督,一年公布一次资金使用情况。
  平时,居民有啥意见建议可以反映给业委会成员,也可以告诉看门的梁留顺大爷,由他集中反映给业委会。“前段时间2号楼顶楼的天窗漏雨,业委会开会决定用经费维修。”梁长华说,因为活儿太小,很多人不接,他就自己爬到楼顶量好尺寸再找人做。
  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居民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这床是陈大哥贡献的,电视是扈大哥给的,桌子、洗手架子、电风扇是史衍华给的……”梁长华指着保安室的“装备”一一细数。当时确定梁留顺来看门后,小区居民就开始往这里送东西。除了几个马扎,这屋里几乎没什么是出钱买的。“居民都很热心,这也体现出大家渴望改变的愿望。”
相关链接
  “准物业管理”是由居民自治组织根据小区情况确定的、以自治互助或互助和服务外包相结合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基本物业服务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行准物业管理前,小区要建立管理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参与推行小区准物业管理的非营利性自治组织。
■彤言彤语
  最初记者很吃惊,城市中心竟还有如此杂乱无章的地方。同时也心生疑惑,问题如此严重为何多年难解。事实是,“三不管”的老旧小区不在少数,之所以不管,是因为管理难度太大、耗费资金太多。改变固然是好事,却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拆除违章搭建时哭闹、厮打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一时整治好了,没有长效机制好环境又能维持多久。针对老旧小区,“授人以渔”显然十分重要,相信顺祥小区的模式能够为一些老旧小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