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山东能源

临矿玻纤引领非煤产业突围

“石头”如何变“银丝”

2014-08-04 作者: 潘晓荣 李 振 崔 鑫 来源: 大众日报
  图为拉丝车间工人在做引丝作业。
  □潘晓荣 李 振 崔 鑫

  上半年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6891万元,同比增长80%。在煤炭市场哀鸿遍野的当下,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培育的非煤板块山东玻纤却实现了逆势突破,成为引领集团减亏增效的主要动力。细细的“银丝”何以创造如此巨大的效益?日前,记者来到山东玻纤,探访背后的秘密。
  “目前我们的玻纤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总产能位居第四。”在高达20米、上下两层的生产厂房里,山东玻纤副总工程师徐茂忠对记者说。与煤炭一样,尽管当下国内玻纤产业同样为产能过剩的问题所困扰,但今年以来,山东玻纤的生产线却一直是马力全开,供不应求。“成功的窍门就是以差异化立足市场。”徐茂忠说。目前,在国内总量达290万吨的玻纤产能中有近200万吨是池窑法生产出来的E玻璃纤维,这也是当前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产品。进入这一领域无异于与众多强手过招。而山东玻纤另辟蹊径建设了10万吨的中碱玻纤生产线,避开了大规模的市场竞争,为企业占领市场赢得优势。
  进入隆隆作响的窑炉车间里,顿时感觉酷热难耐。原来,玻纤的原料主要是石英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石头。要想完成将“石头”拉成丝的神奇变化,就必须先将“石头”投进温度达1500摄氏度的窑炉融化、化成液体。因此,窑炉车间里常年保持近40摄氏度的高温。完成融化后,“石头溶液”流入输送管道,温度随即降至1200摄氏度。再进入拉丝车间进行拉丝。拉丝车间里,300台拉丝机一字排开,“石头溶液”从管道里流出,经过一小片布满微小孔洞的拉丝漏板流淌出来,冷却后就变成了细如蚕丝的玻璃纤维。据介绍,拉丝漏板采用的是耐高温的白金制造,单片价值就超过200万元。
  不难看出,作为一个煤炭企业的非煤产业,山东玻纤的投入可谓天价。一边是效益下滑、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的煤炭板块,一边是投入巨大但却前景无限的玻纤产业,临矿集团看中的就是玻纤项目能够让每一分投入创造最大化的回报。徐茂忠介绍说,2006年以前,山东玻纤采用的全部为坩埚法生产,生产效率低、工艺落后、产品低端、能耗高且污染严重,成本也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为此,临矿先后投资13.8亿元建设了4条池窑法玻纤生产线,打造出设计产能达12万吨/年的沂水玻纤产业基地,又在去年并购沂源产能3万吨/年的池窑拉丝资产,将优势资源做大做强。规模上去了,盈利能力随之提升。今年上半年,山东玻纤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6891万元,同比增长80%。其中,中碱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和玻纤装饰壁布的生产规模达到全国第一,装饰壁布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四成。细细的“银丝”成为临矿集团上半年业绩答卷中令人惊艳的亮色。
  经过冷却成形,玻纤被运送至包装车间,卷成单个重达几十公斤的玻纤卷,记者也得以在这里近距离接触这些“石头”化成的细丝。色泽银白,既带着玻璃般的冰凉触感,同时又有纤维般柔软的质地。玻纤究竟有多细?记者从一卷高性能玻纤卷中分出麻绳粗细的一小绺,捻开竟散出无数根极细的细丝。“这一绺中就有2000根玻纤。”徐茂忠介绍说。这种高性能纤维的强度、弹性、耐酸碱腐蚀和耐高温性更高,已成为E玻璃纤维的理想替代品。目前,该产品已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经济下行、市场疲软对于企业来说虽是危机,但却是企业转型升级,弯道超越的时机。”山东玻纤董事长牛爱君说。为了进一步将玻纤这一优势板块做大做强,目前公司又从德国引进了世界领先的薄毡生产技术,可生产电子电器、风机叶片、海水淡化、航空航天等实用的高端用毡,正式投运后人均创效高达1000万元。此外,公司还积极启动上市计划。预计今年8月山东玻纤将完成上市初步尽职调查,争取明年实现上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