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淄博新闻

实时监控专职安监“刷脸”考勤

淄博:安全生产监管无死角

2014-07-02 作者: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安 瑶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东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资料片)
阅读提示
  作为老工业城市,淄博产业“重”、企业多、点源广,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6月23日,全省“安全生产齐鲁行”活动启动。淄博各单位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通过建立健全安全防控体系、自查自纠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攻坚克难行动等,践行安全生产。
  实施效果如何?24日,记者来到淄博安监部门及化工企业一探究竟。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安 瑶

 产业“重” 企业多 点源广
  “淄博现有危化品生产企业500多家、经营及储存企业2100多家,危化品运输车辆5600多台,均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另有煤矿18处、非煤矿山169家、建筑施工企业625家、民爆企业7家。”淄博市安监局局长勾东升告诉记者,淄博是个依托资源开发兴起的老工业城市,工业发展有百年以上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是全省高危行业密度最高、危化品生产种类最多的地区。
  产业“重”、企业多、点源广,决定了淄博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落实安全生产,淄博探索建立了市长负总责、专业安全委员会分工监管、安全监察专员协助落实的管理体制。“根据产业性质不同,分别建立危化品、特种设备、矿山等14个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分管副市长担任安委会主任。”
  在此过程中,副市长配备安全监察专员协助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专门为每位副市长配备一名副县级安全监察专员,协助副市长抓好安监工作。一岗双责,让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落到实处。”目前,区县也在配设安全监察专员。其中张店、高青县分别配设6名、7名正科级监察专员。
  另外,为加大对219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监控力度,淄博从社会公开招聘219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派驻到各企业,专职安全监管。“干得不好的,随时清退,工作失职导致事故的,追究刑事责任,为高危企业又增加了一道防线。”
  2001年以来,全市各项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逐年下降,工矿商贸企业杜绝了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物联网打造智慧安监
  除了从机制上保障安全生产,近年来,淄博市安监局大力实施“科技兴安”,依托科技手段,建立物联网,在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打造智能监管模式和提高安全培训成效等方面下功夫,打造智慧安监。
  据勾东升介绍,物联网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掌握辖区内各类企业安全管理基本信息,能改变现有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企业安全隐患排除、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等方面的瓶颈。
  同时,在物联网上,可以建立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各级监管部门可即时了解各项安监工作。“通过借鉴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安全生产监管的不足,让各级监管部门随时横向、纵向比较,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勾东升说。
  此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监督企业领导带班,实时监测地下矿山所在区域雨量数据、井下人员定位信息和有毒有害气体数据,监测尾矿库位移信息,监控图像智能分析,化工企业高危装置预警、实时监控危化品运输车辆等。
  “针对目前各政府部门对管辖行业、企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资料管理不规范、执法监察管理工作和指标监控力度不均、政府部门监管工作人为因素多等问题,这个系统把问题放到一个通用平台上,对问题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勾东升介绍。
“刷脸”考勤增强企业责任心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东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200万元建立电子监控体系,对车间的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及其他重要部位实施全天候监控,及时掌握现场安全生产信息。在办公区,记者看到了“刷脸”考勤机。
  领导带班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为此,市安监局与厂家联合开发了基于广域网的面部识别仪,安装在地下非煤矿山的最深处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关键点,带班领导按规定“刷脸”考勤,自动上传物联网监管系统并自动统计。
  安全环保部部长荆常涛是带班领导,他说,以前没有这个系统的时候,是靠自觉。现在有了“刷脸机”,他们与安监局有效对接,巡检哪些地方,几点巡检的,都能落实。
  “有了这项监督,我们必须到现场切实解决职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问题,而不是浮于形式,职工和管理者的责任心都增强了。”巡检时,荆常涛手中拿着两个记录簿,一个是厂里自己制定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巡检记录表》,一个是安监局统一要求的《淄博市危化品企业领导干部现场带班记录簿》,每天巡检两次,每次都有两个记录簿双双把关,确保安全生产。
  在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东和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对这套系统有些抵触。但经过一段时间运作,他们发现,企业内部管理总有不完善之处,自己很难发现,尤其是企业每年都上新设备,更需巡检周全。
  “以前,政府和企业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几年,政府作风转变很大,帮企业出了不少好点子,还聘请专家,为企业服务。”于东和认为,安全生产,政府和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有政府监管好、企业管理好,两者联合起来,安全生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