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历史文化名城这样运作文化产业

青州以传统文化资源为龙头,以政府服务为动力,以市场价值为导向,形成独具特色与魅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反哺事业

2014-07-02 作者: 张国栋 王学文 杨国胜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国栋 王学文  杨国胜 

  一个县域怎样发展文化?青州颇有心得。
  青砖黑瓦,名木佳卉,古城保存完整,这里坐落着明朝衡王府的花园偶园;梁柱出檐,石径通幽,昭德古街名列“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古街”……漫步青州,不时与“文化”迎面相撞。
  “海岱惟青州”,青州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在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青州城区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后出现过广县、广固、东阳等六座古城,既曾是东汉时期管辖过76个郡县的州治,又曾是南北朝时期南燕国的国都。从西晋至清末的近1700年时间里,青州一直是山东中部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在,这里保留了跨越各个历史时期的80余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涵盖了这座“东方古州、海岱都会”的各个文化层面。据介绍,青州古城是目前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
  今年端午节,山东博物馆,北魏时期的青州佛教造像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品。在国家博物馆,从2010年开始一直在展出青州出土的佛教造像。
  去年,青州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是青州文化的魂,是青州文化最大的看点。发展文化产业,就要以古城古街为龙头,把古城打造成聚集现代文化产业的强大引擎。”青州市委书记孙忠礼说。
  古城已“古”,龙头要摆起来,就要修古如古。2010年,青州成立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对古城内的古建筑物、构筑物和街道肌理,进行了一次“古色古香”的修缮。四年来,青州共修复古城4平方公里、古街巷8条。目前,古城修复还在按计划推进中。
  随着古城的修复,它的龙头作用愈发显现出来。这可以从“外”、“内”两部分来考察。
  对“外”,带动建立了一批大项目。投资150亿元的云门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30亿元的影视文化产业区,投资40亿元的中国书画城……青州市长韩幸福说,目前,青州过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有17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这些大项目都与古城紧密相关,形成以古城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推动青州文化产业“由散而聚”,加快成长。
  对“内”,以古城古街为载体,“装”进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和产业基础的内容,并尽可能拉长产业链。
  字画成为古城古街的首选“内容”。在古城宋城经营字画近20年的陈桂芳,最早做字画装裱,现在买卖字画,年交易额达到4000多万元。以古城书画市场为龙头,青州目前建成九大书画市场,有经营业户765家,年交易额100亿元,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书画交易中心、国内最大的书画文化市场。
  古城,书画,提升了青州的品位和档次,文化旅游产业节节升高。在青州古街,经营礼尚文化苑的张玉萍注意到,古街几乎每天都有旅行团,她现在的月营业额达到3万多元。去年,青州市旅游人数、收入比前年增长50%,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70%多,预计全年将比去年翻一番。
  龙头昂起来,市场扩起来。去年青州文化产业增加值5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3%,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管文化的要义。是市场的就交给市场,政府提供服务和管理,以产业为依托和支撑,反哺文化事业,是青州管文化之道。
  除了制定相关规划、政策,青州市对文化产业“染指”甚少。近年来,青州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30余项专项规划,设立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财政、税收、土地、规划、金融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正是有这样全面的“服务”,宋城等五大文化古城近年来相继拔地而起。 
  书画产业的发展需要氛围,以氛围滋育更多人才。青州出台政策,建设了艺术馆群、青州画院、清华高级研修班基地、大众书画培训交流中心等机构,开设中小学生书画培训班,形成了多层面书画人才的培训交流机制。他们还在青州打造六大书画写生创作基地,每年吸引全国近千名书画家前来采风。今年,青州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中国当代书画双百名家系列作品展”,在举行展览的同时邀请书画家举行讲座,目前已举办60多场。
  云门山、驼山风景区、青州古城区,地处黄金地段,不少房地产商将目光瞄向这里。孙忠礼说,不能把文化景区建成富人的后花园!青州市人代会将云驼风景区、古城保护修复区划为重点保护区,为它们戴上“护身符”。
  青州花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度面临失传危险。从2012年开始,青州在宋城设置非遗展示一条街,请来青州花毽第四代传人李贤臣老人以及其他非遗传人。这里面的运转逻辑是:政府投资修建非遗展示一条街,并花钱聘来非遗传人展示绝活儿,在招徕游客的同时宣介这门艺术,游客到街上的店家消费,政府向店家征税,维持一条街的运转——产业反哺了事业。
  据了解,通过这种形式,青州“抢救”了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民间演艺团体,是继承、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主体,以他们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是重要的文化事业活动。青州在这方面适当引进市场手段,让老百姓看上精品戏剧,同时促进地方文化发展。这就是青州的“千场大戏送农村”活动。具体做法是,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演出计划,全市130个民间演艺团队各自编排自己的拿手节目,送专家团队评比,最后优胜劣汰,由政府购买在全市演出。去年全市共演出1208场,今年截至4月底已演出380多场。
  市里还组织了考核组,对每个团队的每场演出,都根据观众人数、节目质量、时长等指标进行考核评级,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补助标准,根据演出质量付费。上个月,有个村反映艺术团演得不好,市文化局让他们停演一个月,水平很快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