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吕绪兰:18年20多本民情日记

2014-05-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李安臣 苏 兵

  一本本厚厚的笔记上,记着一笔笔特殊的账:哪家哪户遇到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如果事情解决了,吕绪兰就画上一个对号,18年来,这样的民情日记本记了20多本。
  吕绪兰是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民政办公室主任,八陡镇17个村22个居委会,随便说一个村子,她都能说出有哪些民政帮扶对象,随便说出个帮扶对象,她都知道这个人有什么困难。当地许多人亲切地称她为“亲姐姐”“亲妹子”“亲闺女”。
  翻开这些日记,没有工整的格式,没有漂亮的字迹,琐碎又具体——只要困难群众的事记在这个本本上,问题总能解决。
  满身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流浪乞讨人员,目光呆滞的智障人员,大喊大叫的精神病人,还有肢体残疾的病患……基层干民政工作,啥情况都可能遇上,很多事都要学着去干。吕绪兰说,她的工作没秘诀,就是把“乡亲”两字看得特别重。
  孙治开是流浪至八陡的三无人员,老伴和母亲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暂住在八陡东顶村。吕绪兰联合村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其申请了农村低保待遇和农村合作医疗,前不久还申请到了1000元的社会救助金。每逢过年过节,还为他送去救助金和生活物资,让孙治开一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像这样的救助,吕绪兰不知办了多少次。
  吕绪兰上班时间大多不在办公室,她喜欢到本子上记着有事情的人家里转悠。“干民政,只有贴在群众中间接地气才能干好”。
  在跟着吕绪兰走访多个困难户及复员退伍军人后,记者发现,吕绪兰和这些人见面后大多都会亲切地拉起手。吕绪兰说,如果民政工作是在“党和政府与困难群众之间”搭起的一座连心桥,那她就是桥上的一块砖,用真心、爱心、细心和恒心,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干民政是我这辈子的缘分。”吕绪兰说,这些年她帮助过一些人,但都是国家的政策好,近几年有了大病医疗救助,并且金额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残疾人的补助也越来越健全,她的工作才能越来越受到民众认可。但也有一些事情,她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还有些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