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本色如镜

——解读莒县建国前老党员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2014-05-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董 卿
    本报通讯员 辛有东

  最近,位于莒县招贤镇的“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每天都会迎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展馆的出口,立着六面光洁的镜子,这是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今天的党员们,对照着建国前老党员,“照照镜子”,拿着“公私”这把党性的尺子,丈量一下自己。
  建国前老党员身上的本色精神是历史的,更是当下的。它穿越岁月,永不过时,是今天党员对照检查的一面“好镜子”,是群众道德教育的一本“活教材”。这种本色弥足珍贵熠熠生辉,在齐鲁大地这片红色热土上,迸发出新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公私”之间
  听说记者要采访建国前老党员,5月16日,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吕鸿宾的小女儿吕明明,专程从北京飞回到莒县,她几乎全程都是噙着泪水在讲述父亲的故事。
  吕明明认为,父亲把满腔的热爱给了党和人民,唯独忘了的就是自己。记忆中,父亲有三次流泪、五次拒官,都是为了群众,“不想当官只想做事”。
  “一个好党员,首先是什么?大公无私!”建国前老党员的知情人原莒县人大常委副主任董芬田说。
  党性的尺子,尽在“公私”二字之间,记者连日来采访了众多老党员和群众,谈到对现在党员干部的期待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身子正”。
  “我当上村支书第一天起,我母亲送给我的礼物是‘四不纪律’。”王常明去年刚卸任小店镇金墩一村村支书,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3年。
  王常明的母亲卢兆兰是一名建国前老党员,如今已是百岁老人。2001年,王常明当选为村支书,当天晚上,老母亲就郑重地给儿子立下“四不纪律”:一,不能占村集体的钱;二,集体的物不能往家拿;三,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四,注意工作作风。
  “母亲说的这些话其实是有所指的,群众对村干部吃喝成风意见比较大。”王常明上任第一天,就守着全村老少爷们承诺:“不管我干一天还是一年,你们来监督我。”
  王常明遵守这一承诺,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硬化一条4800米长的道路,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去昌邑跑了五六趟,引进草莓品种,又跑到江西,学习套种,他第一个带头种植草莓,现在农户们都跟着发了财,还带出了一个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村两委班子,顺利地交接了接力棒,“基层党员要把本色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赤子之心
  本色精神与焦裕禄精神、沂蒙精神一脉相承,聚焦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顺应了时代要求,建国前老党员告诉今天党员一个道理:只有历经沧桑仍怀有赤子之心,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让我们的党永葆青春、永葆生机活力,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5月18日,记者见到莒县福利服装厂厂长辛兴芬时,她刚从北京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载誉归来。
  辛兴芬的家庭可谓“党员之家”,她的五叔辛玮担任过五莲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对其影响很大。辛玮后来调到省里,在辛兴芬的印象中,五叔回到家乡,从来不让县里知道,快到家时,让司机把吉普车停在大路上,自己步行五六里路回村,告诉家人说“不能脱离群众”。
  “五叔经常教育我要拥护党,他对老百姓是真好,我现在也拿着残疾人当亲人。”辛兴芬说,现在服装生意并不好做,之所以在这坚持主要图的是社会效益,服装厂里有200多人,残疾人有148名,残疾职工待遇甚至比健康工人要好。
  位于沭河边的岳家村,楼房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让人赏心悦目。村支书许传江告诉记者,征地、拆迁,在各地都是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而在岳家村,近30年来先后被无偿征用1300亩河滩地、整体拆除新盖不久的大瓦房、分楼房……却没出过一个上访户。
  “只要像建国前老党员一样,保持本色,一心一意给群众办事,就能凝聚起民心。”许传江说。第一次旧村改造,大瓦房齐刷刷盖起来,村干部们主动把靠街的位置让给村里的困难群众,自己选择低洼易涝处的房屋。第二次旧村改造,住宅楼建成,岳家村没有抓阄,而是先让困难户、病灾户、烈军属选房,然后是群众、党员选房,最后才轮到村干部。而许传江,是最后一户上楼。
  本色精神触动灵魂,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本色精神,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能够坚定信仰,校正取向,并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何出发。
本色传承
  莒县历史悠久,“红色群落”在此诞生,在新的时期,这种党风又带动政风民风,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被网友们称为“最牛放羊老汉”的莒县小店镇张家崮西村农民孙元玉,最近心里一直记挂着一件事情:啥时候才能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4月25日,在这位66岁的放羊老汉递交入党申请书已经两年的日子里,村支书正式通知他:经过考察,党组织已经把他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了!听到这一消息,这位满脸沟壑的老农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之所以被冠以“最牛”称号,主要来源于他的两次捐款:西南大旱,老人捐出自己辛辛苦苦养羊攒的1万元,这是全县第一笔以个人名义向西南旱区捐助的善款;后来玉树地震,他再次捐出了5000元。这两笔钱几乎是他当时全部的积蓄。
  孙老汉将自己的日子过得十分紧巴,记者见到他时,他穿的胶鞋已经破了洞,住的房子也十分老旧。有人问他,把钱捐出去自己吃啥?老汉特别认真地回答:“我有的是好吃的!”他急忙打开冰箱门让大家看,里面是一堆馒头、咸菜,还有一盘上顿剩下的炒白菜……在场人全都红了眼圈。
  “本色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改变了我,最‘可怕’的一个变化,就是作为生意人不想挣钱了。”马成俊是莒县摄影家协会主席,自己开着一家有100多员工的广告公司,他是建国前老党员最早的拍摄者,也是持续七年的记录者,老党员知足达观的人生态度给了他深刻的震撼。
  以前马成俊每年要拿出2个月的时间去全国各地游玩,现在他看重的是社会责任,除工作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老党员的拍摄上,这七年全部自己义务投入,还分门别类建立起了档案。
  两次救人不计回报的青年孙靖杰、用生命助学的“大爱义工”尉守刚……在莒县,在日照,在山东,好人辈出,越来越多的人接过老党员的接力棒,践行本色精神,不断传承与创新,身体力行,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集聚起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