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前沿报告

“放鱼养水”逐渐成为像“植树造林”一样的群众性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让有水的地方就有鱼

2014-05-08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张海峰 报道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近期,我省各类群众广泛参与的放鱼活动热闹非凡,“放鱼养水”已成为像陆地“植树造林”一样的群众性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宋继宝表示,连续大规模的增殖放流,使近海渔业资源和生态得到修复,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去年我省海洋增殖放流获历史性丰收,累计投产船只3.1万多艘次,回捕海蜇、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等增殖资源(不包括底播贝类)近8万吨,创产值21亿多元,回捕总产量和总产值均创历史新高,直接受惠人口约45万人,人均增收4700元。
  近年来,我省创造性开展了“放鱼养水”生态净水工程,实现水域生态良性循环。去年首次实施了城市水系和水源地淡水增殖放流计划,在临沂、淄博、济宁等10处城市水系和济南东湖水库等3处南水北调水源地,实施生态放流滤食性鱼类3200万尾,增加了珍惜濒危物种种群数量。
  云蒙湖生态区管委会主任孙令杰介绍,从以水养鱼到以鱼养水,云蒙湖有效控制了浮游生物群落,大大降低了水库中的浮游植物和悬浮物,水库水质得到了净化,水质目前已达地表水二类以上以至一类水标准。
  据悉,通过增殖放流和加强管理,我省湖泊、水库生物种群呈现明显的多样性,濒临绝迹鳜鱼、红鳍鲌等品种数量明显增加,黄颡、乌鳢、甲鱼等优势品种日益增多。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大量投放,使水质明显好转,透明度最高达2米,比实施增殖前增加了0.8米。由于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多年不见的水鸟又重现湖区。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继续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渔业,启动近海海域、内陆湖泊、水库和城市水系渔业资源的全面调查,在沿海规划建设“9带40群”人工鱼礁场,扩大放流规模。
◆链接:我省近期放鱼活动
  4月27日,由省海洋与渔业厅、团省委等共同主办的春季放鱼养水活动在淄博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滨湖公园举行,累计投放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约50余万尾,其中28对恋人以鱼为媒,在数千人见证下,通过放鱼仪式“情定文昌湖”(上图)。
  4月30日,第三届山东·滨州渔业节开幕,滨州市在三河湖水上公园和博兴县举办公益放鱼活动,放流鲢鳙草鲤团鱼等苗种20万尾。
  5月1日,第二届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放鱼节在聊城东昌湖启动,现场向东昌湖放流草鱼、鲢鱼、青鱼、甲鱼、锦鲤80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