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简政放权,区县面临“幸福的烦恼”

人员、设施、经费……承接消化好上级下放的权力没想象的那么简单

2014-04-04 作者: 吴洪斌 隋翔宇 江昊鹏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吴洪斌 隋翔宇 江昊鹏 

  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权力和审批事项陆续下放到区县一级政府。面对上级政府下放的权力,区县到底是如何承接消化的?记者以烟台莱山区为例,进行深入调查。
业务量年增万余件
  4月2日下午3点,莱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会亭按时离开办公室,来到服务大厅,开始了每天例行的窗口巡查。“一天要巡查6次,这几年窗口数量一直在增加,楼上楼下都走一遍,还真不算轻松。”他感叹。
  刘会亭在2006年来到政务服务中心,见证了中心这些年来的变化,“规模越来越大”是他最直观的一个印象。以2010年和2013年为例,2010年该中心进驻部门14个、办事窗口34个、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138项,而相对应的数据到2013年则变为20个、40个和153个。每年办结的业务量也水涨船高,2010年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9万余件,2013年上升到12万余件,3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万余件。
  增加的审批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是承接烟台市下放的权力。以2013年为例,当年烟台市共取消、完全下放和调整减少286项审批事项,中央、省属驻烟单位取消、完全下放79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烟台市直部门单位取消、完全下放和调整减少207项。“在此过程中,莱山政务服务中心就承接了5项下放的审批业务,包括4项食药监相关审批和1项商务局业务。”刘会亭说。
  此外,简政放权中“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也客观上增大了政务服务中心的业务。“所谓两集中,就是一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科室再成建制地向服务中心集中。”刘会亭说,“现在区里的房管、人社等窗口还没进驻,中心里的两层楼就已略显拥挤,如果继续扩大规模的话,办公场所问题可能是个困扰。”
保证效率是个挑战
  不仅“房子”是个问题,“人”也是个困扰。
  2010年到2013年间,在年办理业务量由9万余件增至12万余件的同时,服务中心窗口的工作人员只从37人增加到46人。窗口工作人员隶属原单位,只是日常考核、管理归服务中心,46人中真正隶属服务中心的实际只有8人,近5年只增加了2人。
  “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刘会亭坦言。近3年,该中心密集出台了“企业代办员制度”等6个内部文件,主题都是一个:提高效率。
  “从编制上增加人员相对困难,我们只有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高办事速度。”刘会亭说。其中,“联审联办”制度要求窗口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发挥中心的综合功能,缩短办事时间;“企业代办员”则是在企业中培养熟悉审批业务的人才,由他们为企业代办审批事务,减少在程序上的打听摸索环节。
  “我们内部管理也更多借力用力。”刘会亭说,管理人员有限,很难逐一调查每个窗口,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也侧重于群众的评价。“办事群众直接与他们打交道,参考价值相对较大。”
对策:再向下放权?
  与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疲于应对”不同,镇街便民服务大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吃不饱”的情况。
  黄海路街道办事处共有13万人口,去年财政收入超4亿元,在莱山区属于“人口大镇”和“经济强镇”。目前,该街道的便民服务大厅共承接了计生、医保、低保等10余项业务,配套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在10人左右。
  “这些工作人员本身就属于街道相应科室,只是集中到大厅办公,处理这些业务压力并不是太大。”该街道党工委书记苏健说,“从群众角度来看,到所在街道办事比到更上级的政务中心办事显然更方便,如果更多涉及民生的事项能够在镇街办理,可能会更受群众欢迎。”
  “简政放权是一个渐进适应过程,目前区县政府所承接的权力不断累加,短时间内确实带来了人员、设施、经费等一系列压力。适当将权力再下放,扩大有基础的镇街职权或许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出口,但权力和责任也要同步下放。”山东政法学院原院长赵喜臣教授建议。
  记者了解到,在继续推进广饶县大王镇等8个镇试点的基础上,我省今年将再选择12个经济发达镇列入“强镇扩权”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