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健康

健康新语

2014-02-20 作者: 单青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单青

有偿评奖乱象 亟需“正本清源”
  ◆一个名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山寨组织,自称是国家卫计委直属的组织,通过举办各种医院评选表彰活动,短短几年就敛财千万。其在北京召开的名为“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颁出的奖项全是明码标价,交纳2.8万元就能评选上“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奖”。(2月15日《焦点访谈》)
  评:用金钱买来“百姓放心”,却伤了民心。在行政等级评选大潮之下,长达四五年的“周瑜打黄盖”式的荒唐评奖,僭越法律、绑架民意,暴露了医疗行业靠“牌子”打天下的评价惯性,以及不为百姓所知的利益黑幕。说到底,医疗机构该如何评价,只能由患者和市场说了算。国家卫计委、中国医院管理学会虽与山寨组织撇清了关系,声明将配合相关部门查处该协会,但措施何时落地、假组织是否会卷土重来,考验着惩处的实效性和业界的良心,是时候好好想一想“正本清源”的问题了。
免费诊所小,启示意义大
  ◆几个月前,公立医院院长周国平退休后,在河南郑州最好的公立医院之一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旁边,组织开办了河南省第一家免费诊所——“国平义务诊所”。在这个诊所坐诊的医生,不少都是公立医院退休的专家,但都是志愿为病人看病,病人不用向医生支付一分钱诊费。(2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评:前有村医自办诊所、患者家长自办康复中心,这已非新鲜事。但无论是“选址”还是“免费”,都奔着“便民”来,周国平的诊所颇有看头。老院长动用人情、人脉关系“请”专家虽是个例,但摒弃医院内部“规则”、心系患者的善意,令人敬佩和感动。一般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本在医疗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从这个角度看,一家免费诊所的作用可能是杯水车薪,但它昭示的是业内一些有良心的人士为解决现实矛盾的努力,意义仍大。
“医院留守儿童”现象
应标本兼治

  ◆女童小华因一场疾病导致面部皮肤坏死,虽然医院多次通知称小华已痊愈可出院,但2年间她的父母坚称医院造成医疗事故,要求院方承担女儿整形费用,并拒绝领回女儿,拖欠医疗费42万余元,致小华成了“医院留守儿童”。据透露,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每年要接收多则近200名、少则上百名弃婴。(2月14日《新快报》)
  评:儿童被留置医院,成了大人们利益纠纷的工具,这种现象经常出现,既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客观形成对紧缺医疗资源的浪费,更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标本兼治:从治标上看,是否达到出院标准,应有权威标准;而是否构成遗弃,应依法论处。但不能因此忽略事件背后的因素,比如医疗事故的认定、鉴定的权威性等,解决这些问题,是治本。
基因测序可以叫停
技术进步仍应重视

  ◆日前,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已经开展的,要立即停止可检测个人基因组中的遗传病基因。基因测序多应用于高端体检,但其使用的仪器、诊断试剂和软件,很多未经过医疗器械注册审批,物价部门也没有收费标准。(2月18日《新京报》)
  评:叫停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理由是缺乏系统规范的行业标准。但如果能够对疾病的发生“未卜先知”,肯定能够解决人们对健康的重大疑虑,所以,随着“名人效应”的影响,基因测序技术的社会认知度迅速提升,因为早期发现疾病风险早期求治,是主动医疗、防患未然的诉求。所以,相应的技术进步应该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