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转调亮点看能源

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助推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崛起

——多措并举推动济宁市煤炭行业转型发展

2013-12-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微山湖矿业集团生态旅游——湿地仙境
  △济宁能源集团阳城煤电工业园
  △天安集团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了重交沥青
  △宏河集团圣齐高科技生物工程项目车间一角
  济宁是举世闻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十四大煤炭基地之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工业作为济宁的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生产原煤4.04亿吨,实现利润565.28亿元,年均增长28.84%;累计上缴税金544.7亿元,占全市税收的48.3%,为济宁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保障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过高、全市经济结构过重,给济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济宁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明确提出主动转型、率先转型、迈开多腿走路多元发展的城市转型之路。全市煤炭行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体制机制,在加强安全管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进节能减排、加快科技创新、强化行业监管等方面,朝着转型发展大踏步前进,为济宁市实现建设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兼顾
以结构调整铸就转型之躯

  (一)合理调整煤炭生产布局。一是稳定市内煤炭生产。着重强化“三量”管理,优化开拓布局,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收率,不断完善现有生产矿井的建设,加快改造升级,“十二五”期间,保持市内煤炭产量稳定在9000万—10000万吨/年。努力推进在建矿井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矿井建设要求,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加大资源补勘力度,增强后备储蓄矿井建设,提高资源后备能力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鉴于“三下”压煤占煤炭资源储量的60%以上,济宁市不断完善压煤搬迁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8个村和1个镇政府驻地、1个国有农场列入省搬迁计划,涉及11个县市区,20个煤炭企业,实施搬迁后,可解放煤炭资源3.7亿吨。2012年全市共有39个新村开工建设,建成新村面积79万平方米,解放煤炭资源1.1亿吨。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合作开发省、市外煤炭资源。发挥济宁市煤炭企业集团的技术、资金优势和企业的知名度,参与整合、寻求资源。“十二五”期间,济宁市煤炭企业着力构建云贵、宁蒙、晋陕、新疆四个国内煤炭基地,积极拓展以澳大利亚为主,辐射印尼、菲律宾、蒙古国以及南美、非洲等重要产煤国,运用技术输出和资本运营等手段,开辟国际化发展之路。目前,兖矿集团内蒙古转龙湾、石拉乌素、营盘壕煤矿和陕西榆林金鸡滩煤矿预计2016年全部投产。济能发集团以陕西朱家峁煤矿为基础,争取增加千万吨生产能力。裕隆集团不断加快内蒙古富祥煤矿扩产及贵州安康煤矿的技术改造,煤炭贸易2014年经营额争取达到30亿元。
  (二)大力发展非煤替代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济宁市本着煤与非煤并重发展的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围绕煤炭工业发展“地下转地上、采掘转加工、低值转高值、煤炭产业转非煤产业”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煤炭产业比较优势,加快培植赖以生存发展的煤炭生产、煤化工、煤电、煤机制造、煤建材、煤炭物流交易等主体产业,巩固扩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兖矿集团已发展成为以煤炭、煤化工、机械加工和煤电铝为主导产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济能发集团现有阳城电厂、金威煤电电厂、金威煤电化工厂、海纳科技等非煤产业相继投产。兖矿14万吨大型铝挤压材项目、民生煤化有限公司“退城进园”项目、金威煤电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发电技改项目、金威煤电年产37万吨烧碱37万吨PVC树脂及配套旋窑水泥工程项目、义桥煤矿LED项目等相继建成投产。山东宏河矿业集团圣齐农业高科技生物项目已列入了今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此外,山东省微山湖矿业集团先后建设了焦电公司、热电公司和新能墙材公司,并投资建设微山素然生物质发电项目和总装机容量49.5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天安矿业集团实施了利用10年时间,煤炭收入达10亿元、房地产及化工新材料收入20亿元、石油储炼煤制油收入60亿元的“1126”发展规划。这一系列项目的投产,将使济宁市煤炭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三)不断推动资源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产业集约化。济宁市煤炭行业按照“总量控制、产能稳定、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和“并小上大、产能置换、有序建设”的原则,着力推进大集团建设,推进市属煤矿整合,推进县属煤矿企业重组和壮大,全面推动全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兖矿集团已形成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三大主业”,本部鲁南、兖州、邹城“三大园区”,外部贵州、陕西榆林、新疆、内蒙古鄂尔多斯、澳洲“五大基地”的发展格局,2012年兖矿集团资产总额达1800亿元。济宁市政府在2008年组建了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全资、控股及参股子(分)公司22家,其中7对生产矿井,2对在建矿井,所属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1280万吨,集团资产总额154亿元。2013年,山东省微山湖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重组,成为集采矿、发电、房地产开发、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电子项目等于一体,职工近万人的县属煤炭企业集团。经多年努力,兖矿集团2012年在全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22位,兖矿集团、济能发集团和微山湖煤矿进入全国100强煤炭企业行列。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方式转变架设转型之翼

  (一)大力实施科技兴煤战略,以科技促转变、谋发展。逐步树立办现代化大矿、办数字化安全型矿井的理念,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和发展高端化。截至目前,全行业中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全市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和安全装备水平在全国各产煤地(市)处于领先水平。
  (二)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提速增效活动,努力降低原煤成本,促进企业增产增收。2013年以来,针对济宁市煤炭企业面临销量、价格“双下降”的不良局面,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煤炭企业开展增收增效节能节支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市煤炭行业深入开展以实现吨煤成本降低10元、全市煤炭工业效益增加10亿元奋斗目标的“双增双节”提速增效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煤炭行业在严格控制成本、推进降本增效,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六个方面制定实施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各具特色、成效显著。据统计,1-10月份,全市煤炭企业平均吨煤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37.16元/吨,下降8.9%。
  在降低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方面,山东宏河集团落实集体比价采购和预算控制价格招投标管理办法,从源头上降低采购成本和工程造价。天安矿业集团制定多项生产定额管理制度,并实施月考核、月兑现制度。在降低管理费用上,济能发集团实施工效挂钩办法,人工成本同比下降20多元/吨。在加强营销力度、调整产品结构、提质增效方面。微山湖矿业集团加大煤质管理和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煤炭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保市场。济能发集团实施以质保价措施,从源头控制,提升煤炭质量,以质保价增效。在降低财务费上,鲁泰煤业、裕隆集团通过优化银行贷款结构,发行债券等方式,大大降低了财务费用。裕隆集团利用闲散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提高了资金的收益率。兖矿集团上半年置换高息贷款33.36亿元,年可节约利息1235万元。
  (三)强化生态建设和保护,转变煤炭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市煤炭行业建立和完善了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采用制度约束、政策引导等措施,引导和支持煤炭企业开展废渣、废气、废液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积极开发与煤炭伴生的各类矿产资源,搞好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矿区建设,推进污染控制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走出一条煤矿建设、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新型煤炭产业发展道路。大力实施“碧水绿地”工程,强力推进工业点源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多措并举狠抓安全生产
夯实转型发展之基

  济宁的跨越发展离不开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而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前提,便是安全生产。济宁市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受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五大自然灾害”威胁严重。多年来我市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均少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煤炭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加快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细化措施,注重督导落实。市煤炭局根据每年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意见》,与各煤矿矿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和措施。严格奖惩办法,层层分解安全责任指标,对各矿矿长进行年度和季度考核,对安全工作开展不力矿井或企业实行一票否决。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狠抓生产现场管理,夯实打牢安全基础。19对矿井达到国家级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其中一级矿井16对、二级矿井2对、三级矿井1对。强化班组、区队建设,加强安全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组织全员培训27300人,培训煤炭特种作业人员3750名、班组长576人。
  (二)加强执法检查,注重隐患排查,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一是突出加强安全监管。不断完善执法检查队伍建设,以市局检查队伍为主,探索构建市、县、矿三级安全监管体系;积极开展煤炭安全执法大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质量标准化检查、矿井互查等各种形式多样化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同时明确所辖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生产行为的检查和查处职责,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2013年以来先后开展煤炭安全大检查5次,检查煤矿112矿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79份,《责令整改书》20份、排查安全隐患707条、提出处理意见317条,下达《现场处理决定书》3份,有力的促进了煤矿各类问题的整改。二是创新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分级排查、提级管理、四个一百、两个经常”的“四位一体”隐患排查治理体系。2013年下半年全市地方煤矿共排查确认A级安全隐患8项,B级安全隐患95项,C级隐患217向项,对于排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六落实”要求强化治理,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和彻底治理。三是突出重大灾害防治工作。结合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组织开展“一通三防”、雨季“三防”、冬季“四防”及冲击地压防治、水害防治、“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继续完善“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强化煤尘综合治理,抓好煤矿综合防灭火工作。强化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优化矿井开拓布局,严控开采条带煤柱。严格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突出抓好地表水、承压水和老空水防治工作。强化顶板管理和机电、提升运输管理,突破制约我市煤矿安全生产的短板,全面预防重大灾害性事故发生。
  (三)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兴安”。一是强化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平台中煤矿基本信息库、隐患排查信息库、应急预案信息库等信息建设,完善对全市所有煤矿的信息化管理。二是不断推进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按照国家要求,我市20对生产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部如期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六大系统”累计投入资金31369.72万元,其中建设完成53个紧急避难硐室,累计投入资金11273万元。三是加快煤矿矿井信息化进程,通过建设数字化矿山,提高隐患监测预报水平。我市兴隆庄煤矿、阳城煤矿、梁宝寺煤矿、济三煤矿等,已经将打造了集成矿井人员定位、安全数据监测、视频监控、安全预警、信息发布、车辆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矿山”,预计2015年所有辖区内煤矿都建成数字化矿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代赋予我们使命,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坚信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正确地认识煤、审视煤、对待煤、开发煤,居安思危,超前谋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地开拓创新,就会实现煤炭行业的华丽转型,为济宁市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