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周末

魏瀚:生存下来才有梦想

2012-12-21 作者: 卞文超 来源: 大众日报
  魏瀚在中国的顶级厨师比赛中一举夺魁。
□ 本报记者 卞文超 
■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旅行》中,少年派的求生故事有两个版本——梦幻版与残酷版。而真实生活的吊诡之处在于,两种版本的体验往往相互交织。比如这位法国留学归来的青年,一举摘走中国顶级厨师桂冠。故事A面是怀揣梦想、放手一搏的励志版,B面是异国他乡、孤注一掷的求生版。两个版本没有真假之分。

  12月12日,北京下雪,气温骤降,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魏瀚一脸阳光。下午四点钟,走进他在北京租住的公寓,厨房里锅是热的,饼才摊了一半。他正在尝试自己最新研究的甜点配方。
  这位法国留学归来的青年,一举摘走中国顶级厨师桂冠。这个故事A面是怀揣梦想、放手一搏的励志版,B面是异国他乡、孤注一掷的求生版。在25岁的魏瀚身上,两个版本没有真假之分,而是同时播放产生出丰富合音。
用买房的钱交学费
  魏瀚本科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在父亲魏文远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他爱刷微博,爱讲笑话,喜欢让自己看上去时尚有型;他也可以省吃俭用,打工赚钱,扛起对家庭应有的担当。
  魏瀚读大四那年,原本富裕的家庭因一次投资失败,经济状况陷入窘境,背上巨额债务。法语专业的魏瀚开始在成都的旅行社带团。毕业后正式入职,一个月能带来近两万元的收入贴补家用。直至2010年,他想要辞职出国留学。
  “父母给了我一笔钱,可能也是家里的最后一笔钱,本来是让我结婚买房子用的,但是我交了学费。”魏瀚申请就读的学校是法国蓝带厨艺学院。这所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西餐与西点人才专业培训学校,仅学费就要30多万人民币。
  魏瀚的父母并不反对儿子出国。但相比昂贵的学费,他们更为介意的是,这所学校颁发的西餐与西点制作文凭,并不是硕士学位证书,而是技术认证书。
  “我爸妈的想法是,我就该老老实实去读个硕士,哪怕是耗个两三年的,也要拿个研究生文凭,因为那样说出来都很光彩。但我就是一心不想去读像管理、经济这些专业,我完全不感兴趣。”他对爸妈直言相劝:如果硬要逼着自己读硕士,结局恐怕是无法顺利毕业。
  “我想学一门感兴趣的学科,比如一门手艺。”魏瀚说。
  学法语,想留学,而文科生可选的专业面非常窄,魏瀚最初决定去法国学厨艺,与其说是怀揣高尚的美食梦想,倒不如说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他的真实想法是:学了厨艺,至少到哪里都有饭吃。
  认真地和父母一起分析利弊,算经济账,最后家庭成员共同支持了魏瀚的想法。但他仍然有心酸之处。父母单位的同事特别喜欢比小孩,常会谈及谁家的女儿在美国留学,谁家的儿子又读到博士。他们对于魏瀚出国学厨师,表示不可思议。
  “大部分同龄人出国时,家里都当作是喜事,宴请了亲朋好友。但是我们家没有请客,可能父母始终觉得说出去不大好听。”
  魏瀚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中国。
 巴黎校园的梦幻与真实
  来到法国之前,魏瀚对于烹饪美食的经验,仅仅停留在同学们每年春节到自己家中“团年”。
  “我们三十几个人,每人做一道菜,摆满一大桌,我做的菜总是很快被吃完。”这让魏瀚很开心,他自认为有点美食天赋,烧川菜的技巧完全从母亲那儿学来。
  来到位于巴黎的法国蓝带厨艺学院,梦幻版和真实版校园生活秀同时上演。老师学生都穿厨师服上课,看不出来谁特别有钱,但是有的人会用爱马仕包来提厨师刀。和魏瀚同级的学员有50余名,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其中不乏《绯闻女孩》中Serena的扮演者、印度王子等知名人物,带着保镖上课,学习几天之后就闪人。
  魏瀚不是来“玩票”的,他必须兢兢业业。
  “我学的是法国传统西餐和西点。课程排得特别紧,没有寒暑假,一共要经历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考试。”为了顺利毕业,魏瀚平均每天上10个小时的课,全部站着完成。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魏瀚住在巴黎郊区94省,这样房租会便宜很多。每天背着十几斤的刀具,挤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回家后清洗换下来的工作服。魏瀚说,这些日子其实真的特别苦。
  “很多人觉得你到法国,就是吃香的喝辣的去了,但事实上每天过得比高中生还要累。”如果赶不上回家的末班车,魏瀚就步行回家。实习时,晚上12点下班开始走,一直走到凌晨两点,宛如一场“长征”。
  魏瀚实习的酒店在玛德莲教堂旁边,因为靠近景区,生意十分火爆。实习生每天早上四点多要起来做面包,以便赶上卖给七点钟的第一批客人。单说打鸡蛋这一项工作,一天要打300只鸡蛋,数量太大,加之天冷的时候,把蛋和糖充分地溶解在一起更困难,简直像做苦力。蛋若打坏了,全部倒掉重来。
  在巴黎街头,他也曾身遇险境。“我被抢过两次。第一次被抢是放学的时候,几个人拿着刀子比着我的腰。我当时挺害怕的,把钱包、手机都给他了。”像出国之前妈妈交代的那样,遇到抢劫,魏瀚就很老实地把钱物交出来。心里想着万一被刺伤,看医生的钱更贵!
  “他们一跑,我就开始大喊,小偷!结果前面的法国人全都自动弹开。”嘻嘻哈哈的魏瀚,谈到留学时那些糗事(包括第二次被抢时间就发生在圣诞节,忍不住踢了对方几脚),语气完全是在讲一个笑话。但这样的险情让58岁的魏文远心有余悸。虽然他曾经告诉儿子,出国前给的那笔钱是最后一笔钱,但家长的牵挂总是追随孩子到天涯海角。魏瀚省吃俭用,月生活费控制在600欧左右,这已经让魏文远感到这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一纸法令中断美食之旅
  魏瀚最终以第三名的成绩,通过法国蓝带厨艺学院高级考试。班上三个中国学生中,魏瀚是唯一一个顺利毕业的。
  “在法国,厨艺也算一门艺术。如果去餐厅吃饭,有大厨出来跟你打招呼,会觉得特别有面子。”做菜给魏瀚带来成就感。实习期半年后,魏瀚想争取留在法国。酒店也希望他留下来,因为这个中国小厨师已经可以独立出菜了。实习工资一个月1400多欧元,他颇感满足。
  “但当时法国出台了一个法令,办工作签证变得十分麻烦。”魏瀚说。2011年5月31日,法国政府下达通函,要求严格审核在法获得学位、希望留法工作的外国人的申请,大大增加了留学生获得工作居留的难度。原本想在法国成为大厨的魏瀚,只好收拾起梦想和行李,回到中国。
  虽然这个法令实施不久即被取消,但这足以影响到像魏瀚一样的许多中国留学生的人生轨迹。有人跑到象征法国高等教育的索邦大学门口焚烧文凭。
  回国后的魏瀚,在北京再度以导游工作糊口。每天坐两三个小时公交上班,拿着一个月两三千块的工资,只是在工余时间做些点心,送给游客。这样的生活也曾让魏瀚怀疑,究竟会持续多久。
  一天,在超市买水时,他看到东方卫视举办“顶级厨师”比赛的报名广告,马上作出决定:辞职,离开北京去上海,重拾厨师梦想。
  “很多人觉得我参加顶级厨师比赛,会衡量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其实,我根本来不及考虑那么多,第一天辞职,第二天就去上海比赛了。”魏瀚看到广告时,比赛报名已经结束,他作为空降兵进入海选。
“刮彩票”之前做好准备
  “我去法国之前也是辞职。如果我不走,或许可以升职为市场部的经理,拿着五险一金,但我永远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机会。”魏瀚说,自己无法接受朝九晚五的束缚,更害怕“温水煮青蛙”的后果。在一个地方呆的越久,对自己的限定越来越多,越是舍不得离开。
  决定辞职,并非没有想过后路。令他庆幸的是,导游这样的工作,从北京搬到上海,一样可以找到。对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而言,这个决定带来最麻烦的后果,无非是把行李打包,付上几百块的快递费。  
  怀揣着美食梦想,带着现实允许的通行证,魏瀚从默默无闻参加比赛,到逐渐赢得关注,美食之路再度风生水起。
  “在中国的顶级厨师比赛,还是以做中餐为主,我做的法式菜品辨识度很高,但是并不讨巧。”由于口味过于清淡,魏瀚做的菜夹在麻辣、水煮之间,经常被评委质疑没味道。为此他专门跑到一家川菜馆,给厨师做小工,站在一旁“偷师”。那三个月时间,是一段高度紧张的时期,比赛前自己还会拼命翻教材,寻求心理安慰。最让他受不了的是,新结识的朋友相继离开舞台,他为此忍不住在镜头前七次飙泪。
  中西结合的新菜式,让魏瀚作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在最后的决胜时刻,魏瀚站在台上,面对百万合约诱惑,反而不再紧张。
  “我的人生中还没有出现过一百万,对这个数字我完全没有概念。那种感觉就像刮彩票一样。你可能刮开是100万,可能刮开是谢谢你。”有人说魏瀚是幸运儿,他为这份幸运作足了准备。运气不来也不怕,他仍旧可以生存,仍旧可以等待。
  “我始终认为,首先是要生存下来,然后才有梦想。”在魏瀚的故事中,这两个主题反复交织。
  赚回学费之后,魏瀚把一部分钱还给父母。在中国,厨师职业并不像在法国那样高薪和光鲜。他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改变大现实,只希望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周遭的人,为职业梦想赢得一份尊重。
  像很多85后年轻人一样,魏瀚没有远期的目标设想,也没有蓬勃的野心。2013年,他最大的愿望是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馆,格调要复古怀旧,厨房要完全敞开,顾客可以看到甜品手工制作的全过程。座位不必多,但食物必须新鲜,卖完就关门。魏瀚的父亲嘱咐儿子,拿了顶级厨师,有了新的平台,但一切才刚刚开始。魏瀚最终想要描绘的图景,不过是过好小生活,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找到平衡,努力去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