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山东新闻 县域

“三大体系”拓展司法文明新路

——鲁西监狱创新教育改造工作探析

2012-12-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马冬鸿 鲁先哲 王浩升
  
  多年来,鲁西监狱把提升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自身工作优劣的“尺子”,全力推进教育改造工作创新,特别是通过构筑“三相四维”综合评估矫正体系、建设特色思想文化教育体系、打造培训帮教安置社会化体系,促进教育改造工作优先发展、领先发展,探索开辟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司法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监狱教育改造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建设“平安山东”、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构筑“三相四维”综合评估矫正体系
  服刑人员作为惩罚与教育改造的对象,身上有着太多影响监管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如何掌握主动,研判风险,为科学预警和个别矫正提供依据,被鲁西监狱列为首先需要破解的难题,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最终建立起了科学、实用,以“科学甄别、因人施教”为目的,融信息收集、因子识别、综合评估、措施制定与效度验证为一体的“三相四维”综合评估矫正体系。
  信息收集是综合评估矫正的准备阶段。该狱摸索出谈话、观察、心理测验、社会调查和验证等六种信息收集方法,解决了如何收集信息的问题;确立了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失衡因素、当前状况、心理成熟程度、成长环境、健康状况、适应情况、自我保护能力、血型和体型等十种信息源,解决了收集哪方面的信息和所收集信息的功能性问题。为全面、准确、科学、具体地重新认识每名服刑人员,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个体矫正方案,做好各项监管教育改造工作夯实了基础。
  因子识别是建立综合评估规则的基础。他们综合运用哲学、混沌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坚持全面分析、动态分析、关联分析和系统分析的原则,科学实施综合分析法、聚散分析法、黑箱辨识法、清单列表法和整理分析资料等多种方法,依照危险性、恶性和难改性等几种类别,对服刑人员的大量繁杂而又无序的信息逐一进行科学识别,将最有价值的信息确定为脱逃、行凶、自杀、破坏生产安全等危险因子、恶性因子、改造难度因子,并采用清单列表法逐项列出作为评估的依据,解决了基层监狱警察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综合评估是该体系的核心环节。他们从服刑人员的危险程度、恶性程度和改造难度三方面开展综合评估,以求全面地反映监管环境下服刑人员的状况,为制定管理控制和教育转化措施提供依据。经过重点攻坚,该狱最终建立了科学完备的“三相四维”综合评估体系,即通过对服刑人员的个体特质、生活环境、成长史和现实表现四个维度的剖析,从危险程度、恶性程度和改造难度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予以综合评估。
  措施制定是综合评估矫正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该狱通过对各种理念措施、公用措施和针对性措施进行列表配伍,为监狱警察拟定管教措施提供了全面的参考“配方”,以便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和搭配,为服刑人员“量身定做”最高效的管控矫正方案。
  效度验证是综合评估矫正的一个重要延伸。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定的验证机制,有效检验工作效果,进而加以提高和完善,使该体系不断处于反馈—提高—再反馈—再提高的动态循环之中。
  该体系犹如中医的望闻问切、病因分析、诊断病情、开方抓药、用药治疗、医后回访,是一种动态科学的、针对性较强的综合评估矫正模式,准确地把握了服刑人员思想的脉搏,实现了管理教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目标,有效提升了服刑人员改好率、降低了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使鲁西监狱的监管改造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特色思想文化教育体系
  了解鲁西监狱的人都说,该狱的特色思想文化教育对服刑人员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唤醒、人性的塑造。针对服刑人员的人性异化、信仰缺失、价值幻灭、精神颓废等实际问题,该狱树立“明德守法,崇文尚理,强能塑新”的教育改造工作理念,坚持把思想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对服刑人员启迪最为深刻、作用最为持久的文化建设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浸润教化功能,实现了文化育人,促进了浪子回头,教育改造成效显著。
  在大力推进“文化育人工程”中,该狱将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忠孝”、红色文化中的“信仰、爱国”、现代文化中的“责任、和谐”、监狱文化中的“感恩、励志”八大文化元素,作为监狱文化建设的主题和重建服刑人员思想道德与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引导服刑人员逐步树立崇尚荣誉、敬畏法规、和谐友爱、积极改造等主流思想意识;同时积极建设文化监室、文化长廊等文化阵地,营造浓郁教育改造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发挥监管文化的引领、感化和挽救作用。
  搭建“平安、和谐、文明、有序”的主题教育平台,是该狱的一大特色。他们以“活动搭台,文化唱戏”为主导,综合服刑人员改造特点及规律,充分发挥主题教育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统一调配教育资源,系统规划、统筹安排,制定“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内容”的主题活动方案,增强了教育改造的力量和针对性,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推崇“情感感化,道德教化”的育德教育,是该狱特色教育的又一个亮点。他们运用心声走动、双向家访、阳光讲坛、兴趣小组、文化之窗、改造故事会等六种文化载体进行系统的诠释、解读和强力推进,从亲情入手,采用直观浅显、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将亲情定格,将关爱重现,深化了亲情文化内涵,起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形成了“育德”教育长效机制,为服刑人员架起了一条走向真善美的阳光通道。
  
  打造监狱帮教安置社会化体系
  近年来,鲁西监狱以提高刑释人员的社会生存能力为突破口,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资格鉴定、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帮教衔接、跟踪回访等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社会化发展的新路子。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该狱提高服刑人员就业谋生能力的一个主攻方向。他们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克服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等相对短缺的难题,努力创新办学思路,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依托济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济宁市技师学院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在监狱建立分校,建设实训基地,实施全员全过程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服刑人员的思想观念、理论层次和技能水平能够与社会同步,刑释后能够成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
  在此基础上,该狱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并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视为服刑人员能够顺利回归社会的“硬指标”。不断加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力度,于2011年4月14日成立了全省监狱系统首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真正使那些思想转变快、改造表现好、劳动技能强的服刑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其回归社会后就业谋生创造有利条件。
  他们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为服刑人员回归就业铺路搭桥。该狱定期邀请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讲解国家就业政策,举办职业介绍展览,开展职业素质测试,组织狱内招聘会,为服刑人员刑释后就业搭建信息平台;同时,利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系统将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技能专长和刑满日期等信息,通知当地刑释人员安置就业指导办公室,把安置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帮教衔接,开展跟踪回访,预防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是鲁西监狱探索社会化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结合帮教形式创新,开通了“新生直通车”,避免了衔接断层;通过定期排查、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刑释人员的生活、工作、重新违法犯罪情况等进行跟踪回访,建立动态帮教档案,及时跟踪帮教;对有实际困难的刑释人员,他们还积极协调地方司法机关,推进社会帮扶,有效地降低了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
  “留心处处皆教化,用心事事可育人。”鲁西监狱创新实践的“三大体系”育人模式正发挥出重要作用,他们将进一步巩固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其内涵与外延,为司法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北墅监狱:

六项工程擦亮文明窗口
  □王强 郭广祥
  
  北墅监狱紧紧围绕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求真务实,勇争一流,特别是他们创新实施的科学管理、责任监狱等“六项工程”,实现了文明创建与监管业务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和成效。文明花开结硕果,该狱在连续22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11年又以优异成绩荣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殊荣,成为全省、全国监狱系统展示社会主义司法文明进步的一个靓丽“窗口”。
  “科学管理工程”筑根基。该狱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构筑形成了党政工青妇同创共建、全体警察职工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同时结合实际研究制订精神文明建设要点,从硬件、载体、制度、奖惩等各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使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落实到所有基层单位,文明理念深入到每个警察职工心中。
  “责任监狱工程”展风采。全狱党组织和党员分别与有关对象结成“联系帮扶对子”,积极帮助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建立了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积极复垦和绿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等,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环保部门的高度评价。积极参与城乡牵手共建“四个一”工程,选派5名处级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村庄,为南墅镇新建一座希望小学,帮助当地村庄建设了运动休闲公园等。近四年来,警察职工向震区、灾区、贫困山区等捐款200余万元、义务献血88400CC,使16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救助服刑人员特困家庭基金”惠泽600余个特困服刑人员家庭。
  “精心育警工程”塑强警。大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党务、业务、技术等培训活动,警察职工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明显提升。积极推进监狱文化阵地建设,健全警务督察制度和组织体系,狠抓警察执法执纪规范化管理,监狱被确定为青岛市首批“廉政文化建设标兵单位”,今年又被评为全省监狱系统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两个环境工程”促和谐。为解决地处偏僻、工作生活环境差等难题,该狱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等,打造警察职工奋发有为的工作环境;加强对警察职工的人文关怀、增强后勤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建造舒心的休闲娱乐设施等,打造警察职工幸福愉快的生活环境。“两个环境”建设为全体警察职工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激发了全狱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工作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全狱整体工作追高求先、跨越发展。
  “拓展共建工程”创新路。他们大力延伸监狱执法职能,积极实施“罪犯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形成了“大墙内外资源共享、监狱社会双向互动”的对罪犯共帮共教的良好局面,这一工作形成的“青岛模式”被中央政法委在全国推广;该狱充分发挥自身管理经验丰富和制度运作规范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目前有53名警察被青岛下辖5市109个镇(街道办)司法所聘为社区矫正工作指导员,得到省监狱管理局的充分肯定,为促进刚起步的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降低重新犯罪率贡献了力量。
  “管教育新工程”强保障。该狱坚持把建设“平安监狱”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责任”,把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首要标准,狠抓各项监管制度的落实,全面推进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一体化”建设,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强化罪犯思想文化、职业技能、心理矫治等工作,确保了监狱场所安全稳定,已实现了连续11年无罪犯脱逃,并先后将3万余名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为社会和谐平安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