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今年模范多

2012-12-17 作者: 本报记者 尹彤 本报通讯员 张静 来源: 大众日报
  ▲李建丽给久病卧床的婆婆喂饭。
  ▲商洪荣(右)在家里与邻居聊天。
彤言彤语
  在此次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平凡的力量。无论是多年悉心照顾卧床婆婆的李建丽和卞凤云,还是总是喜欢帮助别人的热心人商洪荣,都用自己的真情坚持,把平凡的事演绎出不平凡的感动。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却因为真情的坚持变得不平凡。
  □本报记者 尹彤 本报通讯员 张静 
  “李建丽?认识认识,她是俺们村今年评选的好媳妇,人好着哩!”12月14日,在市中区喻屯镇河湾村,记者询问“好媳妇”李建丽住处时,一位村民热情地对记者说。“今年镇里‘好媳妇、好婆婆、邻里热心人’表彰了有三百多人,看着他们在上台领奖,大家都很羡慕!”
  105位好媳妇、105位好婆婆、105位邻里热心人。今年9月29日,市中区喻屯镇一下子评选出三百多位道德模范,引起不小的轰动。记者了解到,虽然以往每年都有类似的评选,但评选数量有限,不少优秀的候选者只能落选。“很多村民都反映,说自己村里也有好媳妇好婆婆,也有热心人,只选那么几个人,咋行?大家热情这么高,我们就得作出改变。”喻屯镇党委书记陈贵清告诉记者,今年每个村“好媳妇、好婆婆、邻里热心人”各选出一到两名进行表彰。“评选效果很好,表彰那天来的人可不少,镇里很久没这么热闹了!”陈贵清高兴地说。
    
“贵在有两个好媳妇”
  李建丽是河湾村的“好媳妇”代表。12月14日,记者来到河湾村采访李建丽。因为前一天下过雨的缘故,当天的天气更显寒冷、潮湿。即便天气不好,李建丽还是天不亮就起床了,淘米、熬粥、热馒头,忙活得差不多了,李建丽去把孩子叫起来洗漱。孩子吃完饭去上学后,李建丽敲开了隔壁大嫂家的门。
  “昨天咱妈说想喝小米粥,我都熬好了。你今天要赶集,早点去吧。”李建丽端着饭碗走到婆婆的屋里,对正在为婆婆擦脸的大嫂卞凤云说道。看到二儿媳妇进来,卧床的婆婆“恩啊”了一声,像是打了声招呼。“妈,昨晚睡的咋样,饿了吧,快吃饭吧。”李建丽开始嘘寒问暖。
  “俺婆婆从年轻身体就一直不好,这几年又因为类风湿一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事都得靠俺和嫂子。”李建丽边喂饭边说,“其实俺嫂子做得比俺好,她照顾婆婆的时间更长。和她比,俺还差得多。”
  喂完饭,李建丽又拿着换下来床单去附近的抬田沟里洗,零下几度的天气,即便是带着塑胶手套,双手还是冻得生疼。“这些都是给婆婆她垫身子用的,因为大小便失禁,这个东西得勤换。”李建丽说,母亲去世的早,她没能好好伺候,嫁过来后她就把婆婆当成亲妈照顾。
  回到家,赶集的大嫂已经回来了,进屋看了看婆婆后,大嫂也开始忙活中午饭了。卞凤云向记者介绍,自己当年嫁过来后,不仅要照顾婆婆,还得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事全都得她亲自操持。“弟妹结婚后,婆婆是我俩轮流照顾。”卞凤云说,“弟妹前脚过门,后脚就开始忙活,毫无怨言。”
  正忙活着,邻居张桂霞过来串门了,知道记者的来意后,张桂霞认真地对记者说道,“家里虽然有个病婆婆,但贵在有两个好媳妇,俺们这些老邻居都看在眼里。”张桂霞和卞凤云的婆婆认识多年了,“都说‘孝顺还生孝顺子,无义还养无义郎’,她俩孝顺,孩子也跟着学,几个孩子都很懂事,也懂的照顾奶奶。”
  记者离开的时候,卧床的老人睡得正熟。“最近婆婆不太爱吃饭,中午专门做了她喜欢的饭菜。”李建丽说着这话,眼泪就开始在眼珠子里打转转,在她看来,婆婆吃不好就是自己没有伺候周到。
“爱看孩子的商奶奶”
  离开“好媳妇”李建丽家,记者来到九子集村的“热心人”商洪荣家里。还没进门,记者就在门外听到一阵笑声,原来除了商洪荣和老伴王敦超外,屋里还有几位邻居在这里聊天。“平时来家里玩的人更多,这两天下雨大家都没出门。”商洪荣告诉记者,她喜欢热闹。
  商洪荣今年66岁,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疾病,但是因为乐观的性格,她身上丝毫找不到病人的样子。问起商洪荣为什么能获得“热心人”的荣誉,她自己还没开口,几个邻居就按捺不住了。“商大娘心善,热心肠。谁家里有点难事,就算不来找她,她知道了也会过去帮忙。”邻居杜成凤说道。“就拿看孩子说吧,这附近好多邻居家的孩子,都是她看大的。”邻居郑春美补充道。
  邻居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记者大体了解了商洪荣的情况。商洪荣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老伴儿是供销社的退休员工,本来家庭条件还不错,但因为商洪荣的病,这些年也花去了不少钱。即便自己饱受病魔困扰,商洪荣还是没有停止对别人的帮助。
  村里倪老汉前两年因为干活受伤,一只腿截肢了,为了治病还欠了不少钱。儿媳生完孩子落下了病,住院又花了一笔钱。现在,家里欠了很多外债,让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有时候连给孩子买奶粉都困难,知道他家难处后,商洪荣就经常过去给孩子送奶粉。“俺自己本来就喜欢孩子,人家暂时有困难,咱就尽力帮衬。”商洪荣轻描淡写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早些年附近邻居家的孩子很多都是商洪荣带大的。邻居郑大嫂夫妻平时都得干活,家里没有老人给带孩子,商洪荣知道后就把孩子抱到自己家,每天晚上夫妻二人到家后再接孩子回家。从不到一岁一直到五六岁,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商洪荣家里度过的。在大家眼里,商洪荣就是“爱看孩子的商奶奶”。
  “我喜欢孩子,我这里最多曾经一块看过五六个孩子,睡觉时排一排,可爱的很!”商洪荣说,孩子们的爸妈又得挣钱又得看孩子忙不过来,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她能帮就帮。
  “其实,我就是这个性子,咱对人家好,人家对咱好。比咱困难的,咱能帮点就帮点,出不了钱就出力。”这就是商洪荣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