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宁新闻

儒家思想的现实思考

——台湾学者董金裕谈2012年孔子文化节祭文撰写

日期: 2012-09-25      作者: 刘田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作为孔子文化节重头戏的祭孔大典一直备受关注,而在典礼上诵读的《祭祀孔圣文》更是一大看点。今年的《祭祀孔圣文》,由台湾学者董金裕教授执笔撰写。
  9月21日,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身在台湾的董教授。
◇人物简介
  1945年出生的董金裕,是中国台湾省苗栗县人,先后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从事儒学研究近四十年。著有《宋永嘉学派之学术思想》等多部学术著作,曾担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副理事长。

  □本报记者 刘田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除金庸外,以往祭文的撰写者大都是大陆文化名人、著名学者。”今年6月份,董金裕就接到了撰写孔子祭文的邀请,“真没想到这次祭文会找我撰写,在意外的同时我也感到非常荣幸。”
  董金裕是台北市孔庙管理委员,长期从事儒学研究,此前多次给台北市孔庙祭孔大典撰写过祭文,“孔子故乡四千年文化大展”到台湾展出时,董金裕亲自参与了策划执行工作,并编写了专刊。除了儒学研究,董金裕还致力于儒家文化的教育推广工作,从20年前,台湾高中生必学的《国文》、《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等,都是由他来编写的。
  董金裕与孔子思想以及儒学深厚的渊源不止于此。他还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的学生,曾先后十多次造访曲阜“三孔”。“从1989年第一次来曲阜开始,尤其是近几年,我几乎每隔一两年都要来专门祭奠,每一次来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董金裕说。而此次孔子文化节,他也将于9月26日到达曲阜,亲临祭孔大典现场。
  为精心撰写祭文,董金裕做了很多功课。“我专门搜集了以前的祭文,好好研究了一遍,在学习‘前辈’的同时,也力求体现出自己的风格特色来。”董金裕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祭文全篇共400字左右,相比去年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撰写的800字祭文,篇幅较短。董金裕介绍,整篇祭文分为五个小节:第一节主要写“天人之道”,以儒家人文思想的阐述为主;第二节写孔子是如何传承尧舜禹之道、整理文化遗产,即“承先”;第三节主要讲述了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第四节主要分析孔子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即“启后”;最后一节,着重表达了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恭敬之情。同时,祭文的每一节都有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韵律感,这也是此次祭文的一大特色。
  祭文的落脚点在于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思考。从硕士时代就开始潜心研究儒家文化的董金裕,对孔子及儒家学说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孔子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归纳、整理,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直到今天,这些儒家思想文化精髓依然有着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教育方面,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董金裕表示,儒家思想发展这么多年,在如今的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现在我们常常讲‘和谐’,这个理念就是从儒家思想中抽离出来的,并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因而,现实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这个根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