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百余家饼店开在京城年收入两千多万元

“传说”激活了“状元饼”

日期: 2012-0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通讯员 孟昭福 耿学柱  
  记 者 宋庆祥 报道
  本报聊城讯 在北京流传着“一块匾额激活沙镇呱嗒”的故事,近日终于亲眼所见。
  去年冬至凌晨3点半,迎着凛冽的寒风,记者从聊城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上午八点半,到达北京西站,二十分钟后,来到东昌府区沙镇耿郭村农民耿学金开的“山东名吃状元饼”小吃店。   10点左右,客人逐渐稀少,耿学金抽空跟我们唠起来:“这个小吃店由我和儿子、儿媳照顾,妻子在家照顾孙子。住处离这里20多里,我们早上4点起床,5点赶到这里,和面、切馅,6点多开张,一直要忙到上午10点。”
  1992年,不到30岁的耿学金第一个从村里到北京闯荡,在西寺开了家小吃店,正感叹生意难做时,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走进了小店,一边品尝着呱嗒一边赞不绝口:“这不就是山东的状元饼吗!”临走,老人写下了“山东名吃状元饼”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耿学金随即将牌子刻好悬挂起来,从此小店生意日渐兴隆。耿学金听说,给他写牌子的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说到“状元饼”的来历,耿学金介绍,老家有一个传说,相传郑板桥去范县做县令时,经过沙镇看做馅饼的技艺,被别人误撞了一下,把一个馅饼压扁,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把它放在鏊子上煎熟了,香脆可口,照此又煎了几个,众人齐声赞美,根据郑板桥压生饼的声音和形状,将馅饼取名“呱嗒”。后来有一进京赶考的举子,带此饼路上充饥,一举高中状元,又改称“状元饼”。
  耿学金把这个传说,印到了打包用的纸袋上,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名声鹤起。耿学金说:“现在一天卖一千五六百个,一年能赚二十多万元。”
  耿学金在北京打呱嗒发财后,有此手艺的耿郭村、东袁村、西袁村、化庄村等村的400多村民陆续来到北京,大家统一牌号“山东名吃状元饼”,打包袋上都印上传说来历,小吃店开一家火一家。现在,北京崇文、朝阳、海淀、石景山等几个区总计100余家,年收入两千多万元!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