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交通

2011年度山东交通十大新闻

日期: 2012-01-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盘点2011年,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亮点频闪。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面总结2011年各项工作,本报特对2011年以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大事、要事进行了细致梳理,推出了2011年度山东交通运输十大新闻。
1.我省交通运输
  “十二五”规划出台
  2011年1月27日,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电视会议确定了“十二五”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安全畅通便捷绿色交通运输行业。
2.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山东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2011年7月23日,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在济南举行座谈会,就共同推进山东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达成共识。会后,双方共同签订部省会谈纪要。
3.“四化管理”硕果累累
  “两保两树”全面推进
  从2008年开始,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实施了以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管理”,在全国交通行业引起积极反响。
  三年来,“四化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全行业重要指导思想。
  在实施交通“四化管理”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2011年,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开展“保畅通、保安全、树品牌、树形象”活动(简称“两保两树”),活动至2015年12月结束。
4.我省大面积清理收费公路
  2011年6月28日起,全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最低收费标准由此前的10元或15元/车次降为5元/车次(特大桥、隧道除外)。
  2011年7月15日,省交通运输厅7部门要求通过收费公路专项清理,逐步建立起以普通公路为主的提供普遍服务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低收费、高效率的收费公路体系。
  截至2010年底,全省收费公路总里程为8963.86公里,主线收费站共129个。
5.公路综合整治传佳绩
  2005年的公路迎检中,我省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为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2009年开始,我省以全省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路域环境为重点,实行了公路专项整治。
  由于全省上下的努力,在2011年10月中旬评比中,山东省获得了“‘十一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并作为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优秀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同时,交通运输部将我省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推广交流。
6.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
  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
  《意见》将对“十二五”期间我省京杭运河北延、小清河复航、鲁西南地区河流航道建设等工程起到加速推动作用。《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到2015年,完成投资140亿元,通航里程达到1500公里;新增泊位47个,吞吐能力超过7000万吨。
7.《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
  正式实施
  2011年3月1日,《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于2010年11月25日经山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条例》共七章77条,从职责划分、道路运输经营、道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设定了权利义务规范,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8.山东迈入“高铁时代”
  2011年6月30日16时46分,从北京南站出发的京沪高铁首发G1次列车,缓缓驶进华丽大气的高铁济南西客站。这标志着京沪高铁正式开通。
  京沪高铁山东段是我省“四纵四横”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开通将山东半岛载入中国“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令山东迈入“高铁时代”。
9.道路运输安全整治
  效果显著
  “7·22”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我省自2011年8月初开始,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安全生产集中整顿活动。
  活动期间,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共召开安全生产会议1366次,开展安全检查2931次。
10.中韩陆海联运6个口岸
   全部开通
  2011年11月30日,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龙眼和石岛通道正式开通,这意味着第一阶段我省6个口岸全部开通。
  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是2006年中日韩三国交通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十二项重点行动计划合作项目之一。此前,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口岸已陆续开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