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文化

刘藻与乾隆皇帝

日期: 2011-12-20      作者: 王运山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乾隆戎装像
  □ 王运山

  刘藻原名刘玉麟,是清乾隆年间颇有影响的大臣。康熙四十年(1701年),他出生于今山东省巨野县万丰镇镇政府所在地的苏集村。雍正四年秋,25岁的刘玉麟以秀才身份参加在济南举行的乡试,考中举人,被朝廷派到曹州府下辖的一个小县城——观城县做教谕,也就是县教育局长,职级正八品,由此踏上了仕途。在任期间,官声清廉,文章有名,赢得了山东巡抚岳浚的青睐。
  乾隆元年(1735年),山东巡抚岳浚推荐刘玉麟参加了乾隆亲自主持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在153名考生中,录取了15名,刘玉麟被乾隆皇帝取为一等,授职翰林院检讨,职级从七品。在古代,“点翰林”是读书人非常荣耀的事情,由科举到翰林,由翰林到朝官,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升迁道路。
  干了两年翰林院检讨,乾隆皇帝对他非常赏识,认为其文章浑厚隽永,有韩、柳之风。乾隆三年,乾隆赐名“藻”,意为文采好、修养好,同时,刘藻记名军机处。一年后,刘藻升为右中允侍读,陪伴皇帝读书,当了皇帝的文学侍从,职级从六品;同时在上书房行走,恩宠荣极一时,前途不可限量。
  乾隆五年是刘藻官职升迁的关键一年。这年,他上奏建议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建设上俭省节约,“为天地惜物力,为国家培元气”,得到了皇帝的采纳和嘉奖。接着,他一年三迁,任左佥都御史,负责监察工作。乾隆皇帝有意磨练刘藻,以备大用,《清史稿》上说这一时的刘藻“初步朝堂,平步青云”。
  然而,刘藻只是当过小小的观城教谕,没有抓过独当一面的大权,缺乏地方历练,影响了皇帝对他的使用。乾隆皇帝似乎意识到这点,同年,命刘藻出任顺天乡试正考官,开始独当一面。顺天乡试后,刘藻出任江苏提督学政,相当于教育厅厅长,主管江苏一省的教育工作。但他在任期内,江苏发生了淮安高邮秀才闹赈事件。作为主管官员,维稳无力,刘藻受到皇帝的降级处分,调回中央,改任宗人府府丞,管理皇家宗室事务。
  刘藻在扬州等候皇帝处理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扬州吴运判之孙吴之黼向他请教文章,这样不管怎么说,他做了吴之黼的老师,吴之黼当了他的学生。离开扬州回京之时,吴家馈送了地方土特产,这本是人之常情。半道上,他发现吴家送的一坛糟好的鲥鱼里有黄金四百两(一说一百两),可能吴运判认为这个皇帝的红人虽然犯了错误,但前途还是不可限量,有意对他行贿。但刘藻不愿受贿,也可能是不敢受贿,他不顾把吴运判置于一个尴尬和危险的境地,在运河上托淮运使牛卓把“鲥鱼”退回。乾隆皇帝闻知此事后,对他大加赞叹:“方不愧为四知也”。
  乾隆十二年,刘藻上书皇帝,乞求回山东老家奉养老母。乾隆皇帝自从登基后一直大力倡导以孝治天下,他本人在皇太后面前更是时时扮演一个孝子的角色。为了给朝野树立“忠孝”的榜样,乾隆皇帝批准了刘藻的请求,并准许以内阁大学士衔回家,还赐给刘藻老母二斤人参,以示褒奖,这样年近五十的刘藻在山东老家过了几年安逸日子。
  刘藻回家的第二年,乾隆南巡路过德州,刘藻前去觐见,乾隆赠诗一首:“乞归非独往,教孝有常经。沂水风犹昔,齐山不断青。栖迟安梓里,俯仰乐萱庭。灾后民何苦,详陈疾苦形。”从诗中可以看出,刘藻向皇帝反映了当地灾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赢得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又两年,刘藻母亲去世,在家守孝期间,受曹州知府邀请,刘藻主编了《曹州府志》。
  刘藻守孝期满后再次出仕,几年里,一度署理云贵总督,成为主政西南一方的地方封疆大吏,一品大员,位极人臣,他也走到了自己人生的最辉煌时期。刘藻因文章知遇于乾隆皇帝,从此仕途一帆风顺,但这不是刘藻步步高升的主要原因。刘藻自幼接受儒家思想,饱读诗书,把理学三纲五常作为自己的道德准绳和行动准则,知行合一,德才兼备;他学而优则仕,为官清廉,忠孝两全,关心百姓疾苦,深孚众望,这才是乾隆皇帝一步步提拔他的主要原因。
  刘藻的人生转折点从乾隆三十年开始。这一年,缅甸国发生内乱,战乱波及云南,缅甸叛军袭扰中国边境,作为云贵总督的刘藻调兵遣将进行反击。他乃一介文人,不谙军旅,调度无方,被手下败将蒙蔽,向朝廷谎报军情,一度受到朝廷表彰,下旨拟调任湖广总督。但战败之事旋即被乾隆识破,刘藻受到皇帝的严旨斥责,被撤掉总督之职,降为湖北巡抚。此时,乾隆帝尚以刘藻“本属书生,军行机宜,非所娴习”之由,仅予薄惩。但随着对战事的进一步了解,乾隆越来越生刘藻的气,认为他懦弱怕战,御敌无方,安边乏策,因而连发数道圣旨,痛斥其过。最后,干脆把刘藻革职查办,留云南效力,包赔军费!此时,乾隆对他尚存一丝怜悯之情,只是叫他戴罪立功,没有给其死的理由和借口。刘藻因连遭帝斥,竟于夜间自刎,不知是手无力还是刀不快还是割的不是地方,刘藻并没有立即死去,又抢救了数日,最后才驾鹤西归,
  此举惹得乾隆更加生气,认为刘藻以自杀对抗朝廷,君不叫臣死臣自死,就是不忠,就是没有纲常伦理,陷皇帝于不仁不义之中,真是丧心病狂!于是死后也不饶他,下旨严禁其家人为其刻碑立传、记载做官经历。至此,30年的君臣情意彻底断绝。终清一朝,刘藻鲜于史书,和乾隆皇帝的这道处罚圣旨有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