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学历·励志·成才

日期: 2011-12-09      作者: 迟浩田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迟浩田

  承蒙丁宁老大姐的信赖,使我对即将出版的《江波日记》得以先睹为快。丁大姐嘱我为其作序。我实在诚惶诚恐。谁都知道,丁宁、江波是一对大作家贤伉俪,赤心赤爱,美情美文,闻名遐迩。作为一名老兵,怎么敢孔门舞墨、班门弄斧呢?怎奈真诚无敌、盛情难却,我就记述几句读后感吧。
  捧读《江波日记》(下简称“日记”),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许是与江波同乡,又曾同在华野九纵工作的缘故,日记中记述的不少是我熟悉的情和景、人和事,深感亲切、真实、生动、感人,富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教育价值、楷模价值和欣赏价值。
  说其史料价值,是因为“日记”中记述了1939年胶东的抗战形势和此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战斗,以及作者两次入朝的情景,特别是凸显出一名战地记者(编辑)与他的新闻载体——党在军队的喉舌,在炮火硝烟中战斗、成长、发展的艰难经历,弥补了我军战史及我军团新闻史的空白,十分难得,异常珍贵。军史上的记载多是从宏观、战役、决策和方针上着手,而“日记”中记述的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战役、又有战斗,既有集体、更有作者亲历亲为。这样就保证了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说起教育价值,是因为“日记”中彰显了我军将士及人民群众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舍生忘死的利他主义以及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仍需要这些崇高的精神;在当代及将来,这些体现崇高精神的人和事,都是极好的生动教材。书中收录的散文《在战友墓碑前》和《幸存者的感怀》,都详细记述了几位战友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情景。作者写道:“他们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多岁,都没有结婚。他们长眠在朝鲜的群山之中,没有自己的坟墓。在朝鲜,我曾对着崇峻的高山呼唤他们,没有回响。如今,年年的清明,我们活着的人,便只能在自己的心中去寻找他们。”这些看似平静的叙述不摇撼人心吗?“此刻,站在战友的墓前,抚着心中的碑,感情难以平静。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命勿论长短,惟求活得充实。我问自己,在比我这些同龄人多活的三十多年中,我做了什么?我虽年逾花甲,两鬓染霜,忆起战争年代的情景,觉得依然同他们生活在一起,便增加了一些力量。我用苏东坡的词激励自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作者说出了包括我在内的幸存者的心里话。同时我也相信,无数幸存者之外的后来者,看到“日记”中的“战争年代的情景”,不会无动于衷的,面对难以计数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共和国今天的先烈们,也会问问自己:“我做了些什么?”
  “日记”中记述的献身于革命事业的英模们,无疑都是幸存者和后来者的楷模。我这里说的楷模价值,还有作者在“日记”中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做人做事之准则、成才成功之途径。作者在1939年中学时期的日记里,就体现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志向:“像现在一般在前线抗敌的将士,他们拿着死并不当一回事,以他们的热血头颅,去和敌人白刃相接,冲锋肉搏,那时他们脑中没有别的,只知为了正义而奋斗,为了正义而牺牲,这种牺牲才有代价。‘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死才是所谓重于泰山的死。”“也有许多人丧心病狂,为了几个臭钱而做了敌人的走狗,卖祖国、卖同胞、连祖宗也卖掉,可恨!他们不想想:自己是中国人,祖宗是中国人,祖宗死后的遗骸也葬在中国,祖宗留下灿烂的田园也在中国。如今他竟做这大逆不道的勾当,将祖宗留下的一切一切全卖掉,可恨之极。这样的人如果死了,简直比鸿毛还轻。”(8月23日 星期三)再如:“天气渐渐凉了,已经是初秋。夏季盛开着斗艳的百花,现在已全都枯黄凋零,园林中有点萧条冷落之意。惟有被人称为‘隐逸君子’的菊花,正在绿油油的长着,待秋深霜降之时,放出鲜妍的花来。在百花奄奄待毙的时候,独有这位‘隐逸君子’,在园林中越发显得可爱,真有点耿介拔俗的气概。古时陶渊明之爱就是爱它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精神。”(9月21日 星期四)
  同时,“日记”中也体现出作者注重培养自己正直、善良、好学、惜时、勤俭之美德。“‘人生最有用的东西莫过于诚实’这句话我一生不能忘记。”(9月19日 星期二)“‘塌了天有大家’,中国人都是上了这东西的当,因为遇到团体有事或国家有事,人们总是推前擦后不肯首先负责,每一个人都抱着这种心理,中国亡了也不是一个人做亡国奴,也不只丧失一个人的财产,人人都如此想,糟了,什么事都弄糟了,国家也只有束手待毙。如果大家对于自己应负的责任,应尽的义务毫不畏缩,什么事都可办得成。即便真的天塌了,大家也可同心协力的撑起来。”(10月1日 星期日)“光阴过的真快,什么事还没有做,一天的工夫溜过去了,懊悔是来不及了。”“古人有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真乃诚非虚言,所以吾辈有为青年当此时要及时努力。万不要蹉跎,今日事,今日毕,以免去将来后悔之痛苦。”(10月15日 星期日)等等,几乎每篇日记都有给人以启迪的亮点。以至作者当时所在学校的训育主任、国民党员苏安邦悄悄看后,便写下了一段话 :“你的日记中,字里行间流露着你的爱国热情。愿你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将来做一个建设新中国的小主人。”署名竟是“一个喜欢有为青年的人”。
  也正是因为江波在中学时期奠定了正确而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丰厚而灵动的文学功底,所以一踏上革命征途,就展示出“舍生取义”和“出类拔萃”的英姿。19岁就成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在硝烟炮火中,在刀光剑影中,在笔耕心砺中,勇于进击,不断磨练,辛勤锻造自己壮丽的青春年华。所有这些,“日记”中都有生动记载和精彩篇章。
  从这一时期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保持、充溢中学时期思想美德的同时,又强化和充实了勤学、自省、坚毅和宽容等美德。仅从1947年至1949年的日记中,就有数十篇是记载在战斗间隙读书的,光出现的书目就有《被开垦的处女地》、《人鼠之间》、《被遗弃的人》、《新华文摘》、《苏联介绍》、《论语》、《士兵兼统帅》、《团的儿子》、《高尔基初期著作》、《解放了的堂·吉诃德》、《青年近卫军》、《苏联艺术的最高原则性》、《马克思主义与文艺》、《论联合政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主席是怎样刻苦自修的》、《近百年史》等等。这些书有的是借来的,有的是买到的,也有的是亲友寄来的,还有的是他送给别人的。对这些书,在“日记”中有的是摘抄,有的是读后感,有的是剖析其思想和艺术风格,还有与爱侣丁宁信函中的交流。他在给丁宁的一封信中写道:“每当我走到图书馆,特别是看到新书,理论的或文艺的,都强烈地引诱我,我几乎想把它一口吞下”,“我最近觉得应多读些中国的书……无论如何总是应熟悉自己的国家。”现在读来,对我这八十老人,都有种振奋感、激励感和对江波老友的钦敬感。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江波始终严于律己,坚持反省,坚守慎独。“吾日三省吾身:为群众谋而不忠乎?与同志处而不诚乎?对自己过而不严乎?”(6月9日)“后勤处的几个同志要回去了,大家一起交换意见,他们对我的印象是:缺乏热情,态度严肃。”(6月4日)“情绪不好,主要感到工作做不动,愁得很……每天晚上吃饭时,端起饭碗就想:今天干了什么,于是有些怅惘。”(10月28日)这些做法无疑是儒家要求的“修身”和共产党人强调的“修养”对自身都是全面的锻造。所以,江波在每个时期、每个岗位都出类拔萃,当记者是优秀的记者,当作家是优秀的作家,在总政为两届主任作重要秘书,依然是优秀的干部。“日记”中展示出的他的经历和美德,不是后来者的楷模吗?
  至于说欣赏价值,那就不言而喻了。江波是位优秀的作家,他笔下的日记,不是优美的散文,就是生动的杂文,或是富有哲理和诗意的妙言佳句,还有他给爱侣的情书以及多首诗篇。在这部“日记”里看不到流水账式的事件堆砌。读者在享受审美的同时,还会从中得到智的启迪、力的增进和写作艺术、技巧的获得。
  综上所述,“日记”的史料价值,决定了是学史的好教材,其教育价值是励志的好教材,而楷模价值和欣赏价值是成才、成功的好教材。因此我说,江波同志的“日记”将会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将在浩瀚图书百花苑里,独树奇葩!
  最后,还是用江波同志13岁入中学时对日记的认识结束此文吧:“本学期从今天起,我开始写日记,我感到写日记这件事是非常有趣味,并且是非常有益于作文。有人以为作日记这件事只不过仅仅把每天的事写下来罢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这未免把‘日记’这东西看得太狭小了。如果把它的范围扩大点,把每天所做的、所见的、所闻的再加以脑中所感想的、所要发表的意见,通通加以整理记下。那么,日记的材料便无穷无尽,便可使你感到写日记的兴趣,这样的不间断地写下去,作文的技能渐渐增进,作文时可以不发生困难。”
  人生中呢?也将会有莫大裨益。《江波日记》就是最好的证明。
  是为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