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 发现

1898年,英国战舰破涛东来,威海在殖民体制下被迫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

西方人眼中的近代威海卫

日期: 2011-11-22      作者: 本报记者 彭辉 本报通讯员 张军勇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天后宫街景,摄于1902年。
  露天戏剧演出,摄于1904年。
  子骡轿是民间小康人家的代步工具,摄于1909年。
  刘公岛铁码头处的景观,摄于1938年。
  ■ 沧桑齐鲁

  □本报记者 彭辉 本报通讯员 张军勇

  10月份,由威海市档案局编纂的双语图文版历史新作《1398—1949岁月威海》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10万字,收录了馆藏的480幅珍贵老照片,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专门派人赶赴英国翻拍、收藏而来。
  由于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使得那些来威的外籍人士更多地聚焦于迥异于西方文明,而威海人自身又习焉不察、且至今早已遁于无形的那些传统景物,老照片的价值由此更加丰富而长久。
  镜头的背后,是西方摄影师审视的目光。伴随着老照片,西方视野中的近代威海,呈现在人们面前。
天然良港,军事要塞
  威海被西方所认识,有史料记载的始于19世纪初。1816年8月27日,英国“阿尔塞斯特”号护航舰和“里拉”号帆船勘查朝鲜海岸途中,来到威海。随行的巴塞尔·郝尔上尉在航行记录中,仅留下了一点关于威海的风和气候以及岩石质地的简短描述。1832年7月14日,东印度公司间谍船“阿美士德”号侦察中国沿海口岸时,来威停留一天,随行的德籍传教士、著名汉学家郭士立留下了西方对于威海人的最初评价。1860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时,英军再次来到威海。1898年英国战舰破涛东来,威海在殖民体制下被迫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威海。
  在这些西方人的眼中,威海首先是个天然良港,军事要塞。英国国会议员贝思福将军以及文职海军大臣奥斯丁·张伯伦告诉议会:“这座海港是一处优越的海军基地,潜在价值非常高,她可能是全中国最优良的深水港,并且除了香港以外,她是唯一能让战舰停泊在海岸附近的海港,远远优越于胶州。无论和平还是战争时期,该基地都能给海军带来极大便利……她的作用应类似于直布罗陀对地中海基地所发挥的作用;她同香港的关系也应类似于直布罗陀同马耳他的关系。”
  而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除军事考虑外,还希望借此为英国夺得外交和商业方面更为广泛的利益:“威海卫的优势在于她是一处海军基地,其所处区域的重要性正在迅猛增长,其商业活动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在华北,我们有必要拥有一处海军基地,而威海卫将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我毫不怀疑她在商业利益方面能充分满足我们。”
  早在1900年,马来州总督瑞天成爵士来威考察后,就向伦敦报告,“威海卫是香港至大连湾之间最好的港口”。殖民部也认为“在威海卫造船很方便,汽船可以在任何风力下装卸货物,中国没有其他港口可以使船舶如此近地靠岸停泊。”港英政府的调查报告也指出“威海港地理位置优越,轮船可以全天候装卸货物,再加上肥沃多产的土地和勤劳苦干的人民,出口贸易的发展绝非遥不可及的事。威海卫显然能够更好地同华北其他港口抗衡。”
旅游胜地,度假天堂
  在近代西方人眼中,如果说对于威海其他方面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那么在气候和旅游方面的看法却惊人地一致,处处充满了溢美之词。
  最先认识到威海气候优势的,是踏遍四海的英国海军。海军大臣告诉议会:“威海卫的气候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最有利于人类健康,具备发展成疗养胜地的一切有利条件。”普通海军士兵也普遍认为:“从气候和健康的角度看,夏天的威海卫是最好的去处。”
  英国殖民部这样来评价威海的气候:“威海卫的气候出奇地好,简直完美无比,在东方独一无二,甚至举世难找。一年四季都有益于健康,是全联合王国最适合于建疗养院的地方……毫无疑问,只要能够提供足够住所,很多欧洲人就想迁到威海卫。所以仅凭气候条件,威海卫就可以称得上大英帝国的一处有价值的领地。”
  除官方以外,在普通侨民的心目中威海又是什么形象?布鲁斯是一位英国古典文学硕士,曾供职于被英国人视为远东最优秀的欧式学校——威海卫学校,1902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面向西方宣传威海的作品《威海卫租借地》。在书中,布鲁斯写道:众所周知,威海卫具有一流的气候。军事家推崇她的军事价值,政治家看重她的商业潜力,但都赞同她宜人的气候……作为疗养基地,威海卫没有任何可挑剔之处,上帝已经把她塑造得完美无缺。简言之,一年四季都处于最佳状态,没有理由不发展成全天候的健康基地。
  丹麦犹太人马易尔是当年上海最大的外资企业慎昌洋行的老板,该洋行隶属美国摩根财团,是美国最大的对华机械出口企业。自1913年起,马易尔在威海固定包租了一套海滨别墅用于家族度假,一直到1935年去世为止,前后历时达22年之久。他的女儿安妮特回忆:“从我记事起,在中国期间我们所有的夏天都是在威海卫度过的……(每年前往威海卫的)航行中都颠簸得厉害,并且我们经常晕船,但一想到目的地是威海卫,就会觉得所有的劳累都是值得的。”
  同马易尔一样,“对于香港、上海和远东其他地方的侨民来说,威海卫是首选的海滨避暑胜地”,“所有曾享受过这一气候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种经历,并时刻引诱着他们来重温一次。”
  度假游的兴起导致来威的外国人迅速增多,暑期街面上金发碧眼的西方人随处可见。1934年的数据表明,当年城区人口不过两万来人,而来威避暑的34艘英国兵舰携带的官兵就达7800人,这还不包括同期来威的十六艘美国、意大利、日本兵舰官兵以及驻华外交官、中外客商、社会名流等形形色色的各路游客。这批人来威绝非走马观花、来去匆匆,而是一呆几个月,甚至长达半年。即便事过几十年,几乎所有来过威海的西方人依然称其为“天堂”,在威海的那段时光“如同天堂乐园般的快乐”。
民风淳朴,因循守旧
  1832年郭士立来威时,认为“如果给予很好的训练,他们会成为优秀的战士,因为他们是我所见到的所有中国人中最勇敢的”,这是西方视野里威海人的最初形象。
  英国租借威海后,西方人得以近距离地走进威海社会深处,其观察也逐步全面而深入。在英国人看来,“从整体上讲,这里人未受教育。但他们,尤其是农民,对外国人非常友好和客气,与南方人的粗鲁喧闹明显不同。他们性子慢,不会冒犯人。一般来说,其道德水准完全和苏格兰大部分农业地区的人一样,尊重传统、尊老爱幼”。
  1902年任职英租威海卫行政长官的骆仁廷在职19年,是英租威海卫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行政长官,他在给殖民部的报告中写道:“在管理过程中,这里(威海卫)的华人并不像某些对中国一无所知的人所描述的那样难以管理……中国人像其他人一样存在缺点,但也有其优秀之处,那些批评者们往往视而不见。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中国人是很好统治的,因为他们信奉家族权力,他们的主要愿望就是管好自己的家庭,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他要持重、有序、对父母子女和善,他们节俭、勤劳和安分。当这些优点占主导地位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中国人又比那些蔑视或批评他们的人都要优秀。”
  担任过溥仪洋帝师的庄士敦于1927年任威海卫行政长官,对于威海人“好管理”是这样解释的:“威海人情愿接受英国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模糊地认为,我们是遵从中国政府的要求和良好心意才来到威海的,某种程度上是在执行中国皇帝陛下的庄严愿望,他们仍然称我们为洋人,视中国为大国。即使在那些不愿看到我们离去的人中,也根本没有半点对英国统治的忠诚感情。他们认为,自己的皇帝由于某些不为人知的理由,暂时委托某些英国官员管理威海卫,而且无疑在适当的时候,皇帝会取消这种安排。因此,如果英国人胆敢劝说他们,即便是皇上不愿意,也不能使外国人马上离开,那必将会遭到他们的愤然驳斥。总之,威海人之所以默认英国统治,是因为他们的上司——山东巡抚,已经表示默认。但是如果中英之间出现外交纠纷,巡抚直接或间接下令,不再尊重威海地区的英国人,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就会在租借地居民中引发起一种惊人的反抗外国势力的情绪。”
  让威海人在旧的生产方式上生活下去是英国的最好选择。庄士敦和骆仁廷也是相当成功地用中国人的统治手段去管理威海卫,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威海人的思想行为与前一个世纪并无两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