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海红“红”起来了

日期: 2011-10-17      作者: 李剑桥 孙 巍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本报记者 李剑桥 孙 巍

  10月13日上午,记者赶到官草汪村的时候,正碰上日照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张明泉科长给渔民们讲解国际市场对海红的质量要求和标准,渔民韩正亮向张明泉仔细询问各个国家对贻贝的要求和行情。“这可是我家养殖的海红第一回卖到国外去,我得问仔细了。”韩正亮说。
  渔民宋友金正忙着指导渔工给贻贝(俗称海红)补苗。渔码头上堆着一筐筐密密匝匝的海红苗,渔工把海红苗分成一块块小把再挂到皮条上,然后把一串串海红放入海水中。“其实给海红分苗、补苗的旺季早已过去,现在补苗是让海红再提高一些产量。”宋友金介绍说。
  宋友金是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街道官草汪村渔民,今年他家养殖海红面积达2万亩海面,产量可达2000万斤,就按每斤1元算毛收入可达2000万元。“如果不是有出口,可不敢按每斤1元算账。”宋友金说起4年前的海红烂海,至今仍不能忘怀。
  官草汪村是一个纯渔业村,全村海红养殖户有35家。宋友金2005年开始养殖海红,当时一斤海红还能卖五六毛。由于海红养殖不用育苗、不用饲料,投入少,管理简单,大家一哄而上,结果2007年海红大丰收,但市场有限,造成价格大跌,从上市时的每斤三四毛跌至一斤五分没人要。宋友金当年投资200多万元,最后只卖了11万元!“当时哭都找不到人,要不是原先有点底子,我得跳楼了。”
  海红烂海事件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同志坐不住了。他们迅速行动,帮助渔民规范养殖,打开国际市场,2008年即向俄罗斯、中东出口海红1000多吨。出口企业已从零增加到目前的11家,并在日照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扶持指导下备案注册了自己的养殖基地,形成了以日照金康食品有限公司、日照日荣食品有限公司为行业龙头的贻贝加工业。今年贻贝制成品出口可望达4500吨。在出口拉动下,海红加工冷冻业红火起来,国内市场也逐渐打开。日照海红在东北三省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被不少食客誉为“黑鲍鱼”。
  宋友金养殖的海红大约一半在国内市场,一半出口。他告诉记者,今年海红上岸价估计在1.1元至1.3元一斤,客户都预约好了,不愁卖。日照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在为他的养殖场办理海红出口备案原料基地。
  日照金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安说,海红养殖加工业在日照已形成一个20多亿元的产业。以金康食品为例,年加工贻贝原料近3万吨,带动了沿海及内地30多个加工点,接纳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