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耄耋黄埔老人的幸福生活

日期: 2011-10-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孟昭福 席真
  
  一件邻居送给的红色外套,映衬得老人满面红光;一双友人儿子买来的黑色布鞋,合脚而舒适;一处朋友免费提供的居住小院,宁静雅致处处墨香……对于97岁的黄埔老人耿介来说,在聊城这个他居住了31年的第二故乡,有太多离不开的“非亲”亲人,有浓得化不开的深深情感……
  9月25日,我们拜访了家住聊城市东昌府区湖西街道岳庄村的耿介老人。穿过整洁的庭院,北面两间正房里挂满了书画作品,卧室南窗边的书案上,老人刚刚写就的“人生自古多磨难,风云际会自有时”,墨迹还未干透。看到有人来,耿老很是高兴,不顾大家的劝阻,挪动着有些不灵便的腿脚沏茶倒水。    
  耿介老人虽已近百岁,却依旧精神矍铄。谈起大半个世纪前那场生灵涂炭的战争,老人陷入了沉思: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时年23岁的耿老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第三集团军第二十师五十九旅117团,成为迫击炮连的一名战士。从济南白马山、党家庄,到大汶口、曲阜、兖州,他随部队四处征战,在1938年那场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耿介所在的连,打到最后仅剩下了七八个人。几个月后武汉会战,他们的部队奋力收复陷落的马当要塞。1939年,耿介被保送到黄埔军校,毕业后随军浴血杀日寇。
  烽火连天的岁月,战事间歇练习书画成了学生出身的耿介唯一嗜好,并影响了他大半生。1980年,耿介为了不给政府增加额外负担,婉拒了有关方面给其生活安置的安排,在朋友介绍下来到聊城。初到聊城,他先是在古城区楼北玻璃店帮忙画美术镜品。当时室内和家具上的工艺镜品需求量大增。耿介的作品以花鸟为主,因形象生动而大受欢迎,并凭此在聊城立稳了脚跟。
  老伴去世后,孩子不在身边,但耿介的生活仍然很幸福。岳庄居委会副书记李建军因爱好书画与耿老相识,2002年初,为改善老人居住条件,他将自己一处正营业的独院腾出来给老人居住,让家属子女就近照料。他自己经常开车陪耿介去泰安、濮阳等地会友、参加书画笔会,使老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充实。
  湖西办事处统战委员路西梅,因工作关系和耿老相识,义务负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平日里给老人送饭、嘘寒问暖,天气不好或老人不舒服时就接到自己家里。夫妻两人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悉心照料,及时增减衣被,老人爱吃的食品、时令水果从不间断。为进一步拉近距离,路西梅还拜老人为师学习书画,几年下来深得真传。
  2007年,区委统战部会同台办、湖西办事处负责同志积极协调,为老人办理了低保,湖西办事处还每年给老人发放生活补助。
  愈至暮年,落叶归根之心愈重。2008年耿介辞别聊城友人,回无棣老家颐养天年。尽管有子女赡养和当地部门厚待,但耿介觉得原乡竟陌生了许多。每当夕阳余晖映透天际,他总是徘徊在河堤上向西南眺望,他知道脚下的马颊河上溯500里,就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历历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时间一长耿介抑郁成疾,面对专程探望的路西梅、李建军,他竟孩子般落下泪水。不久,他只身搭汽车回到聊城,见到路西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此生我再也不离开了。”
  当时,耿介原先所住的房子已经租给一家幼儿园。耿介先在路西梅家住下来。半个月后,李建军婉言劝走了幼儿园,耿介又搬回原房子居住。为了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友人贾新华每月出资800元为耿介雇了一位保姆。
  现在,耿介每天都写字作画。他的一幅书法作品反映出他的心声:“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