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山东新闻 县域

黄蓝一体 绿色崛起

——东营市推进黄蓝战略纪实之一

日期: 2011-09-13      作者: 李志海 李炎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李志海 李炎
  滚滚黄河,滔滔渤海,黄蓝交汇,孕育了神奇的黄河三角洲,诞生了年轻的东营市。自此,开发建设这片土地,成为一代代东营人的夙愿,孜孜数十年不懈努力。
  当2011年的一缕曙光照射在这块土地,东营迎来了新的希望,“黄”“蓝” 两大国家战略在这里融合,两大经济区建设重任集于一身,使东营市委、市政府冷静审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历程,寻求继往开来、率先发展的思路。
  “高效生态经济”的共同发展目标,让黄蓝两大战略在东营实现有机统一,也让东营找到了充分用好国家战略,开启发展的引擎的“金钥匙”——“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
  东营有了撬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新支点。
  
  黄蓝交响 一体发展
  东营,无论从区位、自然资源来看,都天生是一座流淌黄色和蓝色血液的城市。
  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对于东营来说,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建设蓝色半岛经济区,两者的内涵相近、目标相通、产业相承,是紧密关联、有机统一的。
  随着两大国家规划的加快实施,东营市深入研究黄蓝一体推进、海陆统筹发展的思路举措,科学整合海陆要素资源,统筹推进海洋产业、临海产业和涉海产业发展,综合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着力构建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努力,把东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河海生态文明示范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先行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全国宜居创业城市。
  正因为树立了黄蓝融合一体发展的理念,实现优质高效快速发展就有了灵魂和方向。在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进程中,东营市在“黄蓝融合”上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按照“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整体布局目前以石油高端装备制造、风电设备制造、临港物流为主架构的大批高端制造业、高效生态产业项目扎堆涌向东营;以30万亩现代渔业、20万亩生态畜牧业为主阵地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带动“黄河口系”农字号产品走向品牌化时代;以城乡林网、路网、水网绿化、百万亩生态湿地修复为主色调大力度谋划“生态名城”建设一座摇曳生姿、魅力四射的黄河水城崛起于河海交汇处。
  面临实施黄蓝两大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东营市迅速调整优化发展思路,更加注重做好“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大文章。针对目前东营陆上产业相对较强海洋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够合理的现状,东营确定要发挥海陆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配置要素资源统筹发展海洋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增强海洋经济整体实力。蓝色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东营市围绕海洋油气、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优势产业,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黄蓝交响,迸发出一体发展的强音。
  
  海陆统筹 精心布局
  推进黄蓝两大经济区建设这一浩大工程,需要在东营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138公里黄河段,413公里海岸线上进行生产力、空间、城乡、基础设施布阵,拉开新的发展格局;必须让产业充分体现黄蓝融合的要求,实现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同发展。
  东营根据黄蓝《规划》总体功能定位,统筹考虑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科学开发海陆资源,培育海陆优势产业,优化提升战略布局,构筑“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的总体开发框架,打造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这一战略布局中,推动市属经济和县域经济并驾齐驱的特质凸显。“六大主体产业区”是市属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重点区域带动的火车头。而“十园”则是各县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依托这些载体和平台,统筹发展黄蓝经济,构筑高效生态产业和蓝色产业体系,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东营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以东营为核心的国家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被列入省部合作共建协议,为东营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如今,现代渔业、生态畜牧业两大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9.58%,全市现代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74万亩,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300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成40个,农业龙头企业508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22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54万亩,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33个。
  东营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很大,市委、市政府加大措施,加快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技术装备和产业层次,推动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发展形成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培育成为全市的先导产业。两端发力,使得东营的新型工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去年实施过亿元项目198个,完成投资332亿元,主要行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4%。
  服务业是东营经济发展的短板,在推进发展中,东营依托重点城区、园区、企业和项目“四大载体”,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和商务服务业。加快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三大景区建设,开发一批高水平旅游项目,举办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把旅游业尽快发展起来。临港、临空、临铁等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建设加速,现代物流企业,高效快捷的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如今,东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23.7%。
  纵横河海,排兵布阵,黄河三角洲拉开大开发格局。
  
  凝心聚力 率先突破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在东营的“十二五”开局之年,“高效”和“生态”在这块年轻的土地上演绎精彩乐章。
  东营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夯实了发展基础。早在2007年,东营市就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思路措施,以“四区一城”为主战场,集中力量推进实施,拉开了发展的大框架。经济总量快速膨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速度和质量令人瞩目,东营市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3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26位。
  为加快发展,东营绘就了发展的宏伟蓝图。东营市制定了《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东营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并着力推进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调整提升了59个专项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实施国家战略推动黄蓝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东营实施两大国家战略再发力,提出了三个“率先发展”:在黄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在山东半岛地区率先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
  率先发展意味着打破常规,跨越崛起,需要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如今,“率先发展”不仅是激荡在东营大地上的一个最热的词语,更成为凝聚民智,激发民力的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抢抓机遇、高人一筹、拼出地位成为东营上下的精神追求;抢先一步、积极作为、奋力打拼,成为东营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常态。
  加快发展不仅仅是东营市的追求,更是东营域内各方的奋斗目标。东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团结发展的大旗,和胜利油田联心联手联力、共建共兴共荣。东营市倾力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革,截至2010年底,东营范围内油田改制企业达到63家,“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73亿元、上缴税费35亿元,企业净资产已达到70亿元。坚持合作共赢,东营市与胜利油田共同组建了以东胜精攻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东营联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油地结合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融合。
  城市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样处处闪现着油地协作共建的身影。油地共同投资,联手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骨干工程。“十一五”期间,胜利油田累计安排资金18亿元,与地方共同建设了东城管道气输送、西城集中供暖、中心城主干道路改造、路网改建等工程,实施了广利河综合治理、环城水系、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一批城市和基础设施项目,修筑油区共建公路174条,总里程达616公里。油地合作不断谱写齐心协力促进区域繁荣发展的新篇章,齐奏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大合唱。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