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周末

张克峰:探究城市地下“生命线”

日期: 2011-08-05      作者: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丁培华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丁培华
  入夏以来,武汉、北京、长沙、成都等多个城市纷纷“内涝”,以往光鲜靓丽的城市,在暴雨的冲击下,瞬间变成“水城”,“六月到武汉去看海”、“北京地铁瀑布”、“成都码头”等,一时传为“佳话”。城市排水系统为何总是“伤不起”?日前,我们专访了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教授。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地下的‘生命线’,不仅关系城市的排水效率,更影响着广大百姓的生活。”张克峰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受制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加之当时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密度偏低,相关部门对下水道等基础市政工程的设计、建设标准普遍较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急速扩张。城市地面硬化及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大,城区雨水汇集速度加快,地面下渗能力大幅减弱,河道缩窄行洪断面减小,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明显加大。
  “目前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排水标准一般是一年一遇或两年一遇,重要地区采用三年一遇,基本都是按国家规定标准的低限来建设的,其它城市的排水标准更低。像济南2007年的‘7·18’大雨,是150年一遇的,以目前的设计标准来应对,内涝自然很难避免。”张克峰说,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很多城市的排水标准已有所提高,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投资与地下空间等成为城市排水设计标准提高的制约因素。
  除设计标准偏低外,原有的“小沟排大沟,大沟排河流”的雨水自然排水方式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遭到了破坏。以前济南的沟地势都比较低,雨水顺势流入,一般都能及时排出。而现在,有的沟进行了棚盖,有的沟两边修起了护栏。沟的地势被抬高了,这样就会造成路面很多水,而沟里没水的怪现象,使城市内涝加剧。
  “市民的很多行为也给城市排水系统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张克峰介绍,济南市区有一个路段总是积水,工作人员进行排水管道清理时,从直径1米、长50米、容积39立方米的管道中,清理出25立方米的脏东西。扫马路的细土颗粒进入排水系统,下小雨时,冲不动,没法形成径流,最后沉积在沟底或排水管道里面;泔水形成粘垢,雨水也冲不掉;建筑工地水泥块、混凝土等也会堵塞管道,还有的市民会往排水口中扔生活垃圾,这些行为都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系统更加脆弱。我们在抱怨城市内涝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张克峰说,对待城市排水,最好的方法是“蓄、排、疏相结合”。蓄水是解决城市内涝的好办法,可以在居民小区里面或周边建蓄水池,将路面做成下渗路面,建造下凹绿地等,把雨水留住,既可以使雨水下渗到地下补充地下水源,又可以缓解雨水统统涌入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
  作为国家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张克峰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研究已近30年,研究涉及在饮用水安全、非常规水资源化、城市污水处理回收与利用等方面。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研究课题20余项。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张克峰说,2007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开始实施,国家要求新标准分步实施,全部检测项目最迟将于2012年7月1日实施。届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将由35项提高到106项,其中消毒剂和一些容易导致腹泻等肠道疾病的原虫类病毒都是必须的检测项目。“饮用水从理论上讲是安全的。水出厂的时候,质量是没问题的,但管道系统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会出现结垢等问题,需要逐步进行改善。饮用水安全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