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庆祝建党90周年

当年我军特务连战士、炮兵连长、救护队教导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我亲历了孟良崮战役”

  • 日期:20110621
  • 作者:本报通讯员 张圣虎 傅家德  本报记者 李占江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前,陈毅(左一)、粟裕(左二)亲临前线视察炮兵阵地。
  □本报通讯员 张圣虎 傅家德 
   本报记者 李占江

  1947年5月,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一举全歼了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74师,挫败了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计划,扭转了华东战局。陈毅挥毫泼墨,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看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由此,孟良崮战役作为我国解放战争史上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著名战役而彪炳史册。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三位参加孟良崮战役的老战士。
霍维新:黄崖山上阻击黄伯韬
  1946年参军、1964年带病复员的霍维新,家住蒙阴县蒙阴街道北关村。2009年10月1日,他作为山东省惟一的复员军人代表登上了国庆60周年天安门观礼台。
  霍维新说,攻打孟良崮时他是华东野战军6纵某16师特务连战士。在一次昼夜行军中,他所在的部队开始了夺取黄崖山的行动。作为一支前锋部队,克服疲累、饥饿之苦,一边行军,一边睡觉,终在5月15日的拂晓抢到了黄崖山主峰的山脚下。这时候,黄伯韬25师的一支先遣部队也刚好开到了西面山脚下。胜败就在毫厘之间展开了比拼!
  “冲!”我们特务连毫不犹豫地带人从东坡攀援而上,国民党军则从西坡匍匐而进!比速度!比耐力!比毅力!50分钟后,登上峰顶,抢占了制高点时,这时国民党军离山顶仅有30米,1分钟的行程!
  “打!”连长一声令下,百十支汤姆枪、步枪一齐朝国民党军扫去。黄崖山主峰因此控制在了我们手里,其他友邻部队则相继占据了附近的猛虎山、万泉山等要点。黄伯韬展开营、团级的一次又一次冲锋,我们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下午,距离孟良崮战役结束只有1个小时,黄伯韬只能眼睁睁看着74师在枪炮声中沦入灭亡而“爱”莫能助……
  “倘使国民党军先我1分钟到达山顶,阻击25师的战斗,乃至整个孟良崮战斗恐怕就是另一番场景了呀!”时至今日,霍维新对黄崖山之战仍感慨不已。“那时我们还编写了一首攻打国民党74师的歌,后来在部队中广为传唱。”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霍维新还清楚记得歌词:“飞跨沂蒙山万重/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消灭74师立奇功/红旗插上最高峰……”霍维新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战功一次。
施夫俊:老大娘帮指认敌军位置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战役展厅内,陈列着一幅一位老大娘为我军战士指点着远方的照片,照片上的解放军就是时任炮兵连长施夫俊。前不久,我们电话采访了从兰州军区原炮兵副司令员离休的施夫俊同志。
  施夫俊清晰地告诉记者,1947年5月中旬,孟良崮战役打到第三天的上午,鹿死谁手还没有见出分晓。在外围,敌人的炮火压得我军官兵抬不起头来,这时我军得到一份情报说,敌83师第一团指挥所就在对面的村庄刘家河疃的商店里。时任炮兵连连长施夫俊接到立即炮击的命令后,却在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那商店的具体方位。焦急万分的施夫俊束手无策,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就在这时,一个感人的场景出现了,随军摄影师将它定格为经典——在硝烟翻滚的战场上,一位久经风霜的沂蒙老大娘,正给施夫俊指认刘家河疃商店的方位。
  摸清敌人的地理方位后,施夫俊所在连只用了十几发炮弹,就压制了敌人的指挥所,摧毁了敌人的两座地堡,协同兄弟连队完成了阻击任务。这幅照片的拍摄者,是已故新华社原高级摄影记者邹健东。遗憾的是,这位沂蒙老大娘的姓名始终无法查到。
  施夫俊说,这位沂蒙山老大娘迎着炮火硝烟,冒着生命危险,为我指点目标,她代表着千千万万沂蒙妇女的光辉形象。施夫俊还记着,在昔日420多万人口的沂蒙山区,就有120多万人支前参战,3.1万多沂蒙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孟良崮战役,沂蒙人民功不可没!”
蒋玉棠:火线抢救300多伤员
  今年已86岁高龄的蒋玉棠老人,住在蒙阴县汶河小区,是当年孟良崮战役支前的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救护队教导员。在我们促膝交谈中,那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就像湛蓝的天空中游弋的云朵,闪现在他的眼前……
  孟良崮战役打响了。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责成蒋玉棠率领救护队,参与火线救援。蒋玉棠深情地说道:孟良崮战役火线救护队,全是清一色的青壮年组成。两个人一组,总共500多人,近200多副担架,是严格按照“四四”编制,“救护队由班长、排长、连长组成,我当时是教导员。记得一次冬天,我们随大部队行军时,一连几天下着大雨,寒风凛冽,刺骨的西北风呼啸着,穿的鞋子磨破了就光着脚丫走,但是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没有一个掉队的。”说到这儿,蒋老又激动地唱起了当年他们自编的歌谣:“救护队抬担架/谁都不害怕/为了求解放/愈战愈有劲/累死也心甘。”
  5月12日,孟良崮战役打响的第二天,我军大批伤病员需要从前线阵地转向后方医院,华东野战军前线指挥部命令第三军分区救护队深入战区救护,同时开展护理伤病员等工作。接到通知后,蒋玉棠二话没说,就指挥着队员火速奔赴前线。他告诫队员们:伤员为了人民流血,我们要为抢救伤员流汗。在抢救伤员时要处处留神,千万不要增加伤员的痛苦。“一次在抢救伤员时,我正要躬腰往担架上抬病员,倏地,从病员身上掉下来一枚子弹壳,看着流血不止的伤员,我的眼泪啪啪地往下掉。”蒋玉棠小心翼翼地把子弹壳捡了起来,紧紧地攥在手中,发誓一定救护好前线的伤病员。这一次,他一个人一鼓作气连续抢救了10名伤病员。
  在整个孟良崮战役期间,蒋玉棠率领火线救护队抢救伤员300多人。蒋玉棠也被华东野战军第三军分区授予二等战功。时间转眼飞逝了60多年,当年风华正茂的蒋玉棠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但战争的记忆仍是他生命中最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