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头版

肥城:变管理控制为贴心服务

◆按群众所需所盼开展工作◆三大中心化解难点热点◆社会稳定满意率100%

  • 日期:20110607
  • 作者:本报记者 姜言明  本报通讯员 石勇 宋杰 刘霞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本报通讯员 石勇 宋杰 刘霞

  去年底,肥城市新城街道巧山村社情民意联络员宋友忠听到村民议论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就把这种呼声反映给街道,街道又反映给市里。市委、市政府随即出台文件,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列为2011年度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截至目前,14个街镇拥有4000名文化辅导员,组建各类文艺团体300多支,深入农村社区演出70多场次,村民文化生活活跃起来。百姓高兴地说:“政府尊重我们的意见,我们真的是社会管理的主人!”
  在肥城,像宋友忠这样的社情民意联络员有3000多人,其中农村607名,每个行政村、社区都有1名。他们“长”在群众中,使政府服务到位,矛盾问题、上访苗头化解在“无形”中,避免了“显形”出事。
  肥城市委书记单传海坦言:“建设美好肥城,经济要发展,社会更要和谐稳定,把过去单向的管理、控制转变为为群众提供周到、便捷、贴心的服务,按老百姓所思所需所盼开展工作,才能把所有事情做到他们心坎上,这是我们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
  致力于把管理转变为服务,肥城市围绕社情民意搜集、公共资源交易、矛盾纠纷化解等难点热点问题,打造出相应的“三大中心”,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让百姓真正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
  去年12月1日,肥城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社情民意服务中心,主要通过热线、互联网、服务卡、联络员等渠道,搜集处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对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曲线图、柱状图软件分析,看哪个时段显示什么信息最多,哪种类型热点最集中,做到解决问题紧扣百姓脉搏。去年底,中心通过柱状图分析,全市农村要求入托户共有400多户,立即向市里写了调研报告。经科学论证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3处街镇中心示范幼儿园,此事被列为2011年度肥城十大民生实事。
  肥城市政法委副书记赵传兴说,社情民意服务中心就是社情民意的“信息库”“研判部”,便民服务的“督导部”,党政决策的“参谋部”。中心成立以来,接到群众诉求信息2200余条,直接督办落实680条,分流督办落实1020条,预防化解矛盾2100多起,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2条建议中,有18条成为决策依据。
  在肥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政府公共职能转型。“不在河边站,何必去湿鞋,公共资源交易实行‘阳光行政’,是最大的还政于民,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单传海说。
  像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如果是主管部门各自为战,标准、流程不统一,监管就难以到位。肥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把这些公共资源交易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实行交易主体与评审主体“双盲”系统。“换言之,由电脑从专家库中自动抽取、自动语音通知专家评委,根本没和投标人见面的机会,确保交易公平公正。”肥城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赵永军说。
  “公平竞争,心里踏实,赢得开心,输得服气。”这是许多投标者参与竞争后的真实感受。2009年12月运行以来,该中心成交各类项目790个,交易总额45.1亿元。其中,政府采购项目总成交额8.6亿元,比预算节约1.84亿元。
  在单传海看来:“上访老户,都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因为一开始就没处理好,所以才会造成重复上访。成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的初衷,就是让民间解决民间的事儿,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月,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接到群众求助:湖屯镇小中泉村村民马玉兰家门前道路属公共道路,在村里划分宅基地时被划到邻居的宅基地使用证上,邻居将道路封起来,给马玉兰生活造成不便。中心会同相关部门三次到现场实地查看,共同商定解决方案,经多方协商,求助人6年多未能解决的纠纷终于圆满解决。2010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500多件,调解成功4400余件。
  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成伟说,把群众放在最重的位置,想问题、作决策多些为民服务意识,社会管理工作就会好做得多。肥城做好“三个中心”建设组合文章,群众由旁观者变为建言者,由埋怨者变为建设者,热心参与社会事务的人多了,社会和谐了。
  数据为证:肥城群众对社会稳定满意率100%,对政府满意率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