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齐鲁晚报>今日泰山 S15

从普通营业员到著名作家

——女作家刘黎莹的苦乐人生

  • 日期:20100817
  • 作者:记者 侯艳艳
  • 来源:齐鲁晚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侯艳艳

    她曾经在农村供销社做了10年书柜营业员,如今她供职于泰安市文学戏剧创作研究室,是国家二级专业作家。很多人对她的名字不熟悉,但在中国小小说界,提起她的名字,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她可是小小说大家呀!没错,她曾在2005年捧得中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2010年,刘黎莹的微型小说作品集《无法被风吹走的故事》获得首届泰安市东岳文学艺术奖一等奖,行事低调的刘黎莹从此走进更多普通人的视野。

蝶变:白天站柜台晚上苦读

    刘黎莹生于1960年,出生后不久,她便跟随姥姥在泰安生活,她是听着姥姥讲的聊斋故事长大的。童年的刘黎莹心中便种下一颗种子:长大后,要写很多故事讲给姥姥听。

    1978年,18岁的刘黎莹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然而,渴望考上大学的她因为数学成绩接近零分名落孙山。1979年、1980年,刘黎莹又参加了两次高考,语文成绩拔尖的她这两次又因为数学成绩太差被大学挡在了门外。刘黎莹的大学梦彻底破碎了,但她的文学梦却一直埋在心里。

    1980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刘黎莹成为省庄供销社的一名书柜营业员。虽然书柜只有寥寥几十本书籍,刘黎莹却如获至宝。“终于可以读书了!”供销社有规定,上班时间营业员不准看书,只有顾客来买书才能取出锁在书柜的书籍。 “每次顾客来买书,看到他们翻动书本,我就感到特别羡慕。”刘黎莹说,为防止领导发现,她阅读时一目十行,发现书中的精彩语句就偷偷记在账本的反面。工作中,刘黎莹多次因为工作时“不务正业”被点名批评,扣工资,但是,她始终无法改变对书籍的热爱。“我对书籍的作者产生由衷的崇拜,梦想有一天我的名字也出现在这些书上。”生活一旦有了目标,奋斗就有了方向。刘黎莹白天站柜台,晚上就看笔记和从报刊亭里借来的杂志,看得着迷时,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1983年,成为母亲的刘黎莹在休产假期间也没有割舍掉文学,白天她把精力用来照顾孩子,晚上等孩子睡熟后,她就打开灯研究如何把文字材料整合组成文章,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创作:笔耕20多年结出硕果

    1986年,刘黎莹第一次把写的小说投给《女子文学》杂志,一个月后,却收到了退稿信。她不停地写作、投稿,稿子被退回了多少次,她自己也数不清了。她的心里有淡淡的失落,但她没有灰心。 她说:“人这辈子,能做自己喜爱的事是最大的安慰。”

    1987年,渴望高飞的刘黎莹把自己写的小说《夜雨,沙沙沙》寄到报社。“我的作品在报纸上发表了,虽然作品有些稚嫩,但在文学创作上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这篇作品开始,刘黎莹正式踏上了她的文学之旅。接着,她又参加了“泰安市微型小说大赛”,还获得了三等奖。

    随着作品陆续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刘黎莹渐渐在小镇上有了名气。从1990年起,她的事业起步后走得异常顺利。鉴于她在创作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她先是被镇领导安排到省庄镇党委做一名通讯员。从镇通讯员转到区政府通讯员再到泰安市文学戏剧创作研究室的一名专职作家,她只用了3年时间。在别人眼中,刘黎莹是幸运的,可只有她自己明白光鲜背后的艰辛。万事开头难,生活的困难给了她奋斗的勇气,她暗暗咬紧牙关,埋头学习写作到深夜两三点。她把对生活的点滴感悟,融进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群,或苦涩或温馨,都用她多情的文笔加以概括。

    1996年,刘黎莹由于在创作上成绩显著,被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97年,刘黎莹的《端米》、《仲夏的莲》等10篇小小说以头题形式发表在1997年第1期《百花园》杂志上,凭借“端米”、“莲”等鲜明的女性形象,她渐渐被业内人士所熟知。刘黎莹的作品《仲夏的莲》和《端米》还先后荣获《小小说选刊》1995—1996年小小说佳作奖和《百花园》杂志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一步步走来,刘黎莹离她的梦想越来越近,她用实际行动验证着一个浅显的道理:有耕耘才会有收获。从1987年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刘黎莹已先后在《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说月报》、《天津文学》、《当代小说》等20多种杂志上发表小小说及中短篇小说近400篇,总计100余万字。

    2002年4月,刘黎莹入选“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获得“小小说星座”荣誉称号;2005年2月,她的小小说《邻居》、《鱼缸》、《秘密》等10篇作品荣获“中国第二届小小说金麻雀奖”,成为中国小小说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目前,她的部分作品已被翻译到海外,小小说《端米》和《造梦》还同时入选加拿大大学二至三年级教材。

    2008年,刘黎莹的小小说集《无法被风吹走的故事》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成为最具中学生人气的微型小说选之一,发行量已超过10万册。2010年,这本书又获得首届泰安市东岳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刘黎莹这部书中的主角是多元化的,不单单有孩子,还有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 “这是让孩子读大人的故事,使他们从小就受到启迪,长大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黎莹说,这部小小说集中的多数作品属于励志作品,也有部分作品意在揭示人性的善恶。刘黎莹说,能让孩子在一篇篇小故事中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待人处世,学会感恩,是她写这本书的初衷。

生活:身边人眼中的“傻大姐”

    用一生追逐文学梦想的刘黎莹,生活中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作家谭践对刘黎莹是这样描述的:“在我看来,她就像谜一样,身上涂满了传奇色彩。她没有上过大学,作品却被载入国内外大学教材,供大学生研究、阅读;她不懂人情世故,作品却俨然洞察人心、八面玲珑;她也不像一般作家博古通今、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刘黎莹对记者讲了这么一个例子,她来泰安工作两年后,有人问她单位的一把手是谁,她竟一下子蒙了,平时对领导排序和人事变动毫不关心的她竟猜了几个名字才猜对。

    牛顿因为思考问题,把手表煮到水中,生活中,刘黎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不同的是,她在烧水时,煮的不是手表,而是木炭!谈起这段经历,刘黎莹至今记忆犹新。由于投入过多精力用于思考作品和人物形象,刘黎莹在生活中做过不少“傻事”,身边的人因此给她起了个封号“傻大姐”。

    生活中的“傻大姐”也有她耐心细致的一面,她自小接受的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记者在刘黎莹家里,就被她对丈夫的细心关怀深深打动。这种关怀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只要一句提醒、一个眼神,就可以洞察到。

    “我是个笨人,做什么都要全身心投入才行。”刘黎莹这么评价自己,也正是因为这样,她在写上几篇让她感觉心情沉重的稿子后,会有意识地写一些幽默、轻松的稿子,来调节自己的心情。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刘黎莹对各种名利已看得很淡,现在写作,已不再去追求发稿的数量和获奖的个数,她在乎的是,能否通过笔下灵动的文字,给自己带来精神的满足,同时带给读者以启迪。面对众多让人喜爱的小说,刘黎莹丝毫没有表现出骄矜之色,她认为还没有写出令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如今,她正为攀上心中的另一座高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