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社报系报刊 >>    
1964年轰动全国的
“政治黑画”风波
日期:20090327   作者:   来源:本报讯
 
    北京嘉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春季拍卖会上,一幅题为《你追我赶》的油画引起媒体的关注。

    对于这幅由李泽浩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油画,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很多人,都能回想起当年此画引起的轩然大波。

    又红又专深入生活出佳作

    1963年寒假过后,位于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开学了。学院副院长徐灵在新学期第一天,给毕业班学生作报告。他说,明年文化部、中国美协将在北京举办《全国高等美术学校1964年毕业生创作成绩展览会》,希望同学们深入生活,创作出好的作品,在建国15周年时向祖国和人民汇报。此时的李泽浩,正是毕业班中的一员。

    就在这个时候,李泽浩在《辽宁日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省里要在辽宁南部的盘锦地区,建立省细粮基地。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垦区白色的帐篷、黑色的土地、火红的拖拉机、茫茫的草原……几个同学一商量,就背上画夹、打起背包,怀着饱满的创作激情,奔赴“火热的斗争”现场。

    在盘锦垦区,李泽浩和他的同学一呆就是10个月。“我经历了一次思想净化的过程。”在采访时李泽浩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那时他看到垦区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挽着裤腿、敞着衣襟,风雨同舟,向大自然开战,他有一种非画不可的冲动。 于是,《你追我赶》、《垦区新兵》……李泽浩的几幅作品就这样诞生了。《你追我赶》描绘了一幅丰收的图景,整幅画洋溢着青年垦荒者的劳动激情。在金色的田野上,一群年轻人挑着刚刚收割的庄稼,个个健步如飞,你追我赶。前景上一片起伏摇动的芦苇,和奔驰的人群一起,构成一个向前突进的态势。

    李泽浩和其他同学的作品很快被学校送往北京。 展览中,《你追我赶》、《垦区新兵》广获好评,李泽浩也成为唯一一位有两幅作品入选的作者。

    在中国美术馆参观展览的人群中,有一位女士在李泽浩的画前驻足良久,她就是《中国青年》杂志的美术编辑蒲以庄。看完画展,女编辑火速赶回杂志社,向社长纪云龙汇报了情况。很快,蒲以庄把《你追我赶》样稿拿给社长,纪云龙看后当即拍板,发表在《中国青年》1964年第24期封底彩页上。

    李泽浩此时已经毕业并留校任教,正在辽宁省法库县红旗田劳动锻炼。县里给老师们订阅了《人民日报》以及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中国青年》杂志等报刊。 一天,李泽浩在《中国青年》上看到自己的《你追我赶》,不久又发现自己的《垦区新兵》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激动万分。此后,许多媒体转载这两幅画,并发表了评论。

    谣言四起特殊年代多风波

    就在李泽浩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法库县评剧团到红旗田慰问演出。李泽浩正兴高采烈地观看演出,突然,他的一个在辽宁省文化厅工作的同学面容紧张地对他说:“泽浩,我跟你说个事儿。”这个同学告诉他,有人在《你追我赶》中发现了“反动标语”。听到此话,李泽浩如当头一棒,脑袋“嗡”的一声。

    原来,《中国青年》发表了《你追我赶》之后,陆续收到读者的揭发信。有的说,此画的芦苇丛中藏有“蒋介石万岁”的“反动标语”;有的说,从背面对着阳光、灯光看,发现了“反共”“以血还血”的“反动标语”;有人提出,芦苇倒向画面左侧是“西风压倒东风”,恶毒攻击毛主席关于国际形势“东风压倒西风”的英明论断;还有人提出,画面中心有5个人物,4个人挑着稻谷挡着裤子,只有1个人是露出裤子的全身,其用意是“5个人穿一条裤子”,和赫鲁晓夫攻击我国唱一个腔调;另有人指出,作者的名字也反动透顶,李是“离”,泽是“毛泽东”,浩是“好”,连起来就是“离开毛泽东好”,寓意背叛毛泽东思想……《中国青年》收到的读者来信装了一麻袋又一麻袋,堆了满满一屋子。

    万般无奈之下,李泽浩给党组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相信党,相信人民,一定会把事情调查清楚。他坚信,事实一定会战胜谣言。

    事关重大,团中央协同公安部、中国美协对此进行了调查,结论是此画并无政治问题。但此时美协已自身难保,因为毛泽东在1964年6月的批示中已严厉批评这些文艺协会。所以,美协党组撰写的报告在说明此画无政治问题的同时,又有所保留:“但是,我们在审阅《你追我赶》和李泽浩另一幅作品以后,也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这就是,在《你追我赶》这件作品中,从艺术处理的角度看,为什么要把一片芦花放在前面呢?而且在另一幅作品中(该画发表在《中学生》1965年第1期插页上,画名为《垦区新兵》),为什么也画了几棵芦苇呢?作者为什么老喜欢在画幅中用芦苇作点缀呢?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当调查一下。”

    虽有“疑虑”,但结论毕竟是此画无“政治问题”,于是《团内通讯》1965年1月23日发表了“《中国青年》杂志社关于1964年第24期封底画的情况报告”,以平息传言。

    此后,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林默涵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说,《你追我赶》是一幅歌颂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优秀作品,并宣布经组织调查,作者李泽浩是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林默涵的讲话迅速传达至全国各基层党支部。《北京日报》在1965年4月2日重新发表《你追我赶》,同时配发署名“梅述”的文章,赞扬此画。 此后,《黑龙江日报》、 《辽宁日报》等相继转载了《北京日报》的报道。至此,围绕《你追我赶》的谣言风波暂告平息。不久,李泽浩被借调到北京,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搞创作。谁知,一年后,“文革” 骤起,“革命群众” 旧“画”重提。

    风云又起历尽劫难终见天

    1966年6月,李泽浩从北京回到沈阳。一进校园,他就蒙了,发现楼上贴满了大字报,为《你追我赶》 辟谣的校领导也都成了“走资派”。

    与此同时,中宣部、北京市委、团中央领导人陆续被打倒,“包庇李泽浩” 是他们的“罪状”之一。不久,红卫兵就气势汹汹地来校追查此事。幸好有老师学生保护,李泽浩躲过了这一劫。此后,李泽浩东躲西藏,直到1967年风头过去,才回到沈阳。回到家后,李泽浩第一件事就是把《你追我赶》藏于家中。

    可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中国青年》杂志的相关人员因此受到了牵连。 因为刊登《你追我赶》,社长纪云龙遭到围攻、批斗。

    1978 年,“文革”已经结束,此时复出并担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重提此事,说当年批《你追我赶》是“反动画”、把作者打成“反动画家”是“极左思潮”的典型表现,应予公开平反。至此,历时12年,油画《你追我赶》及作者才得到最终平反。

    (摘选自《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李扬)
 
 
 >>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本版主要新闻  
     
 
  “政治黑画”风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