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02家高校院所建立联系,在省外新设人才工作站15处

招才引智 为企业纾困解难

2024-04-17 作者: 都镇强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都镇强
   通讯员 臧明宝 马文睿 报道
  本报昌邑讯 前不久,位于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的潍坊民和食品有限公司遇到了几项技术难题,比如速冻后包装微生物控制、冷链包装如何抗菌抗氧化等。得知企业的烦心事后,当地政府及时向高校院所发布企业需求难题。经过多方面对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教授线通过线上方式答疑解惑,协助解决了相关难题。
  招才引智是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重要途径。昌邑市已与102家高校院所建立联系,常态化对接56家高校院所,自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人才活动120场次,人才引育的“磁场效应”正在加速形成。比如,得益于昌邑市的人才引育,该市饮马镇的润华纺织现代化云仓直播基地,快速对接上了专业导师,确保项目搭建起专业直播团队。
  昌邑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新设人才工作站15处,聘请引才大使38人,每月开展一次双向交流活动,成功回引以昌邑籍为主的青年人才4000人,其中博士生22人,硕士生316人。推动企业创新,2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评国家级人才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鸢都产业领军人才4人。
  近日,最新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位于昌邑市龙池镇的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位列其中。该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酰氯类产品生产基地,但在耐温尼龙树脂这个高分子材料细分赛道存在技术壁垒,与杜邦、巴斯夫等知名外企相比,产品牌号较少,同台竞争处于劣势。
  企业有需求,政府来搭桥。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昌邑市广泛挖掘人才资源,精准选聘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刚担任企业“科技人才副总”,并引入四川大学高分子专业高层次人才8人,组建研发团队,通过将材料基因工程技术与万吨级耐温尼龙生产线结合,最终突破耐高温聚芳酯及高性能航空级热塑性复合材料专用PPS树脂生产技术难题,并在昌邑共同成立潍坊蓉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态势,为企业自主创新和源头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人才支撑,昌邑市还强化企业培育,共绘助企“同心圆”。加快龙头企业引育,锚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百企转型”行动,推进企业培大育强。截至目前,该市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注重惠商氛围营造,打造“邑企同心·赋能未来”品牌,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安排211名市级服务专员包靠506家重点企业,采取现场咨询答疑、上门解读宣讲等方式,深入宣传惠企利企政策,先后帮助153家企业在登记注册、普惠金融、创业就业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红利,反馈满意度达99.6%。
  □记 者 都镇强
   通讯员 臧明宝 马文睿 报道
  本报昌邑讯 前不久,位于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的潍坊民和食品有限公司遇到了几项技术难题,比如速冻后包装微生物控制、冷链包装如何抗菌抗氧化等。得知企业的烦心事后,当地政府及时向高校院所发布企业需求难题。经过多方面对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教授线通过线上方式答疑解惑,协助解决了相关难题。
  招才引智是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重要途径。昌邑市已与102家高校院所建立联系,常态化对接56家高校院所,自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人才活动120场次,人才引育的“磁场效应”正在加速形成。比如,得益于昌邑市的人才引育,该市饮马镇的润华纺织现代化云仓直播基地,快速对接上了专业导师,确保项目搭建起专业直播团队。
  昌邑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新设人才工作站15处,聘请引才大使38人,每月开展一次双向交流活动,成功回引以昌邑籍为主的青年人才4000人,其中博士生22人,硕士生316人。推动企业创新,2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评国家级人才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鸢都产业领军人才4人。
  近日,最新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位于昌邑市龙池镇的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位列其中。该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酰氯类产品生产基地,但在耐温尼龙树脂这个高分子材料细分赛道存在技术壁垒,与杜邦、巴斯夫等知名外企相比,产品牌号较少,同台竞争处于劣势。
  企业有需求,政府来搭桥。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昌邑市广泛挖掘人才资源,精准选聘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刚担任企业“科技人才副总”,并引入四川大学高分子专业高层次人才8人,组建研发团队,通过将材料基因工程技术与万吨级耐温尼龙生产线结合,最终突破耐高温聚芳酯及高性能航空级热塑性复合材料专用PPS树脂生产技术难题,并在昌邑共同成立潍坊蓉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态势,为企业自主创新和源头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人才支撑,昌邑市还强化企业培育,共绘助企“同心圆”。加快龙头企业引育,锚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百企转型”行动,推进企业培大育强。截至目前,该市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注重惠商氛围营造,打造“邑企同心·赋能未来”品牌,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安排211名市级服务专员包靠506家重点企业,采取现场咨询答疑、上门解读宣讲等方式,深入宣传惠企利企政策,先后帮助153家企业在登记注册、普惠金融、创业就业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红利,反馈满意度达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