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山东

30多年老果园何以变身智慧农业园

果农入股合作社,打破地界整地,更换新品种

2021-07-15 作者: 陈巨慧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 张 琦

  7月7日上午,沿鲜花簇拥的宽阔水泥路蜿蜒而上,沂源县东里镇可乐山村北区的150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尽收眼底。梯田上,15500棵矮化砧木苹果树苗在铁架、竹竿和钢丝的护卫下整齐列队,水肥一体化喷灌装置精准定位每一棵果树根部,蓄水池、智能化操控室、数字监控设施一应俱全,这片30多年的老果园呈现出一派现代智慧农业的新景象。
  可乐山村位于唐山南麓,以山地、丘陵为主,1987年,可乐山村率先发展红富士苹果种植项目,成为东里镇的农业致富先锋。但由于地块分散,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无法施展,再加上苹果树老化,品种落伍,导致产量与品质逐年下滑。
  看着全村的果园效益越来越差,东里镇可乐山村党支部书记牛中成急在心里,“果树种植这样下去不行啊,咱得跟得上形势发展。”
  2019年冬天,在淄博市派沂源县东里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支持下,可乐山村启动对村内老果园的升级改造计划,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打破地界整地、培土,增设水肥一体化设施,更换果树新品种,开辟发展新路。
  40岁冒头的张士刚是村里少有的“年轻人”,他早就盼着果园改造的这一天,“我们家的苹果树是我父亲20世纪80年代种的,3亩多地100多棵树,南边一块,北边一块,西边一块,管理起来很不方便,打个药都得转圈跑。”管理费时费力,可也结不出好果子,卖不上好价钱。张士刚说:“果树老了,苹果上红不好,一面红一面青,不是锈就是皲,拿出去卖跟人家的一比,自己都觉得不像样。”
  可像张士刚一样盼着改造的果农并不多,习惯了分散种植、单打独斗,要转变果农的思想观念并不容易。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镇村干部、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挨家挨户地跑,一遍一遍地宣传讲解,果农们终于了解并认识到了改造的必要性,46户果农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
  通过乡村振兴专项扶持、村民自筹、政策奖补等方式共同筹集建设资金500万元,可乐山村果业产业升级改造正式开启。2020年1月,老果树统一伐除,北区120亩土地打破地界重新整理后追施500吨有机肥,变成了150亩连片高效农田。南区也同步建起84亩高标准示范园。
  “我们种的是主打易丰产、口感好、认可度高的‘沂源红’‘烟富10’和维纳斯黄金苹果,购买了三年成品苗,可实现当年开花,次年初见效益,比传统果园提前3至4年达到盛果期。”牛中成说,采用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水肥一体化的种植管理模式,更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智能化管理,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同时提高了果品的质量。预计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地能产苹果6000斤,优质果率可达90%以上,亩均收入35000元以上。”
  东里镇位于淄博、临沂交界处,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以老果园改造为契机,东里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现已打造两处苹果示范园、一处黄金桃示范园。同时,对镇域5万亩林果实施水肥一体化全覆盖,配套建设硬化道路、电力等设施,提升园区水平。
  东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田立伟介绍,以省级数字乡村试点镇建设为契机,东里镇将深入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目前,5G数字果园试点示范项目上线工程、投资2000万元的“凤驿溯源农业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 张 琦

  7月7日上午,沿鲜花簇拥的宽阔水泥路蜿蜒而上,沂源县东里镇可乐山村北区的150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尽收眼底。梯田上,15500棵矮化砧木苹果树苗在铁架、竹竿和钢丝的护卫下整齐列队,水肥一体化喷灌装置精准定位每一棵果树根部,蓄水池、智能化操控室、数字监控设施一应俱全,这片30多年的老果园呈现出一派现代智慧农业的新景象。
  可乐山村位于唐山南麓,以山地、丘陵为主,1987年,可乐山村率先发展红富士苹果种植项目,成为东里镇的农业致富先锋。但由于地块分散,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无法施展,再加上苹果树老化,品种落伍,导致产量与品质逐年下滑。
  看着全村的果园效益越来越差,东里镇可乐山村党支部书记牛中成急在心里,“果树种植这样下去不行啊,咱得跟得上形势发展。”
  2019年冬天,在淄博市派沂源县东里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支持下,可乐山村启动对村内老果园的升级改造计划,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打破地界整地、培土,增设水肥一体化设施,更换果树新品种,开辟发展新路。
  40岁冒头的张士刚是村里少有的“年轻人”,他早就盼着果园改造的这一天,“我们家的苹果树是我父亲20世纪80年代种的,3亩多地100多棵树,南边一块,北边一块,西边一块,管理起来很不方便,打个药都得转圈跑。”管理费时费力,可也结不出好果子,卖不上好价钱。张士刚说:“果树老了,苹果上红不好,一面红一面青,不是锈就是皲,拿出去卖跟人家的一比,自己都觉得不像样。”
  可像张士刚一样盼着改造的果农并不多,习惯了分散种植、单打独斗,要转变果农的思想观念并不容易。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镇村干部、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挨家挨户地跑,一遍一遍地宣传讲解,果农们终于了解并认识到了改造的必要性,46户果农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
  通过乡村振兴专项扶持、村民自筹、政策奖补等方式共同筹集建设资金500万元,可乐山村果业产业升级改造正式开启。2020年1月,老果树统一伐除,北区120亩土地打破地界重新整理后追施500吨有机肥,变成了150亩连片高效农田。南区也同步建起84亩高标准示范园。
  “我们种的是主打易丰产、口感好、认可度高的‘沂源红’‘烟富10’和维纳斯黄金苹果,购买了三年成品苗,可实现当年开花,次年初见效益,比传统果园提前3至4年达到盛果期。”牛中成说,采用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水肥一体化的种植管理模式,更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智能化管理,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同时提高了果品的质量。预计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地能产苹果6000斤,优质果率可达90%以上,亩均收入35000元以上。”
  东里镇位于淄博、临沂交界处,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以老果园改造为契机,东里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现已打造两处苹果示范园、一处黄金桃示范园。同时,对镇域5万亩林果实施水肥一体化全覆盖,配套建设硬化道路、电力等设施,提升园区水平。
  东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田立伟介绍,以省级数字乡村试点镇建设为契机,东里镇将深入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目前,5G数字果园试点示范项目上线工程、投资2000万元的“凤驿溯源农业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