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心理教育网络,良好率由90.15%提高至93.85%

来之不易的3.7%

2021-04-14 作者: 白晓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白 晓  
  本报通讯员 周宣辰

  “老师,我相信您一定会遇见更多美好,我也一定会努力勇敢向前!”4月9日,胶州市第二中学心理教师张立信刚来到办公室,就看到了学生小宜(化名)的留言,就在前一天,张立信完成了对小宜的最后一次心理辅导。
  小宜是一名高三学生,他的弟弟因患病不能自主活动,承受重担的父亲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会动怒打人。这让小宜很恐惧家庭,学习也非常吃力,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好在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张立信说。
  “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别担心,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张立信用心陪伴着小宜,帮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慢慢地,张立信感受到小宜走出了心理困扰,能从容积极地面对家庭与自己所面临的困难。
  小宜的转变得益于胶州市贯彻青少年身心发展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胶州市建立了从学前到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小学、初中学段每学期心理健康课程不少于6课时,高中学段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
  自2016年开始,胶州市开始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第一次测评的良好率仅为90.15%。这之后,胶州启动班主任心理培训工程,开通24小时值守的“心语热线”,力争把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每一位老师、学生和家长。
  今年3月份,胶州市第6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全市中小学生参评,最终测评结果,良好率由从2016年的90.15%,提高到目前的93.85%。这来之不易的3.7%,凝聚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付出与奉献。
  比如,班主任心理培训工程,旨在培训全市班主任达到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水平。目前胶州市已培训四期共2300余人,全市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达1579人。
  许多教师在培训达标后尝到了心理学的“甜头”,纷纷寻找课程继续学习,有了心理学做方法论,再也不用对“问题学生”感到“头痛”了。
  “就像健身、美容一样,找老师作心理咨询也是对身体的保养。”张立信说,“孩子不是学习机器,首先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拥有有价值的人生。”  
  当前,胶州市正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心语热线”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胶州市瑞华小学心理教师张艳杰近日在深夜接到一位母亲孙女士的求助电话:“老师,孩子不肯上学,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您帮帮我。”
  张艳杰是胶州市“心语热线”的一名志愿者。这是山东省第一条全天候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志愿团队均是来自胶州市各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中小学生及家长免费提供8小时面询服务和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
  张艳杰与孙女士进行了详细交流,了解到因为父母外出务工,小敏一出生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这在婴幼儿的心理上会被视为‘抛弃’,之后孩子会把爷爷奶奶当成自己的父母。”张艳杰解释道。
  “到了上学的年龄,小敏又被送回到父母身边,这在儿童的心理上又是一次‘抛弃’。小小的孩子就经受了两次‘抛弃”’,这让她怎么有安全感离家上学呢?”张艳杰说。
  在张艳杰的建议下,孙女士请了一段时间假,每天陪伴小敏,在教室后面陪她一起听课。渐渐地,感受到关爱的小敏不再恐惧上学,也可以和老师同学愉快地相处了。
  随着服务口碑的传播,“心语热线”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信赖。目前,胶州市“心语热线”已经形成120余人的咨询团队,累计接听咨询电话6870余个,接受面询510多人次。
  逆反行为往往是由于青少年不善于表达不良情绪导致的,这时,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反而会害了孩子。张艳杰说:“有的家长不太接受心理辅导,我们就组织了‘卓越家长训练营’,先让一部分人学起来。”
  据介绍,胶州市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大集”、心理讲堂“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庄”等活动,与家长面对面答疑解惑,引导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累计服务家长9.7万余人次。
  胶州市教体局局长马加波说,将坚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心理教育网络,逐步实现“让生命更精彩、让家庭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的工作愿景。
  □本报记者 白 晓  
  本报通讯员 周宣辰

  “老师,我相信您一定会遇见更多美好,我也一定会努力勇敢向前!”4月9日,胶州市第二中学心理教师张立信刚来到办公室,就看到了学生小宜(化名)的留言,就在前一天,张立信完成了对小宜的最后一次心理辅导。
  小宜是一名高三学生,他的弟弟因患病不能自主活动,承受重担的父亲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会动怒打人。这让小宜很恐惧家庭,学习也非常吃力,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好在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张立信说。
  “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别担心,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张立信用心陪伴着小宜,帮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慢慢地,张立信感受到小宜走出了心理困扰,能从容积极地面对家庭与自己所面临的困难。
  小宜的转变得益于胶州市贯彻青少年身心发展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胶州市建立了从学前到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小学、初中学段每学期心理健康课程不少于6课时,高中学段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
  自2016年开始,胶州市开始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第一次测评的良好率仅为90.15%。这之后,胶州启动班主任心理培训工程,开通24小时值守的“心语热线”,力争把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每一位老师、学生和家长。
  今年3月份,胶州市第6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全市中小学生参评,最终测评结果,良好率由从2016年的90.15%,提高到目前的93.85%。这来之不易的3.7%,凝聚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付出与奉献。
  比如,班主任心理培训工程,旨在培训全市班主任达到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水平。目前胶州市已培训四期共2300余人,全市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达1579人。
  许多教师在培训达标后尝到了心理学的“甜头”,纷纷寻找课程继续学习,有了心理学做方法论,再也不用对“问题学生”感到“头痛”了。
  “就像健身、美容一样,找老师作心理咨询也是对身体的保养。”张立信说,“孩子不是学习机器,首先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拥有有价值的人生。”  
  当前,胶州市正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心语热线”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胶州市瑞华小学心理教师张艳杰近日在深夜接到一位母亲孙女士的求助电话:“老师,孩子不肯上学,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您帮帮我。”
  张艳杰是胶州市“心语热线”的一名志愿者。这是山东省第一条全天候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志愿团队均是来自胶州市各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中小学生及家长免费提供8小时面询服务和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
  张艳杰与孙女士进行了详细交流,了解到因为父母外出务工,小敏一出生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这在婴幼儿的心理上会被视为‘抛弃’,之后孩子会把爷爷奶奶当成自己的父母。”张艳杰解释道。
  “到了上学的年龄,小敏又被送回到父母身边,这在儿童的心理上又是一次‘抛弃’。小小的孩子就经受了两次‘抛弃”’,这让她怎么有安全感离家上学呢?”张艳杰说。
  在张艳杰的建议下,孙女士请了一段时间假,每天陪伴小敏,在教室后面陪她一起听课。渐渐地,感受到关爱的小敏不再恐惧上学,也可以和老师同学愉快地相处了。
  随着服务口碑的传播,“心语热线”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信赖。目前,胶州市“心语热线”已经形成120余人的咨询团队,累计接听咨询电话6870余个,接受面询510多人次。
  逆反行为往往是由于青少年不善于表达不良情绪导致的,这时,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反而会害了孩子。张艳杰说:“有的家长不太接受心理辅导,我们就组织了‘卓越家长训练营’,先让一部分人学起来。”
  据介绍,胶州市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大集”、心理讲堂“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庄”等活动,与家长面对面答疑解惑,引导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累计服务家长9.7万余人次。
  胶州市教体局局长马加波说,将坚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心理教育网络,逐步实现“让生命更精彩、让家庭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的工作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