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通过“记忆管家”、音乐党课、情景体验等方式

创新“打开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

2021-04-14 作者: 肖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肖 芳  
   本报通讯员 苟小妹 徐婷

  “那是195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大雪天,连长紧急通知我们,白天刚刚修好的桥梁又被炸坏了,第二天有火车要经过,我们必须连夜抢修。整整一晚上,我们才将百余米的桥梁修好,战士们的手脚冻伤严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宿流社区,面对一群年轻的“记忆管家”志愿者,92岁的抗美援朝老铁道兵吕明纭将自己亲身经历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每次面对面交流,都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课。”志愿者吕帅帅说。眼下,城阳区“记忆管家”志愿小分队正深入社区采访老党员、老干部和老兵群体,挖掘红色历史及社区变迁故事。后期,志愿者们会将采集的故事剪辑成微视频,定期在媒体刊播,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
  这是城阳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的一个小小缩影。广泛开展微课堂、党史讲堂,夯实理论基础;瞄准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实地体悟;打造主题活动区,引导少年儿童心向党;在“阳光城阳”公众号、爱城阳APP等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五送”文明实践活动……近段时间,城阳区积极创新学习“打开方式”,线下线上齐发力,让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开局良好。
  如今在城阳区,党史讲堂已广泛开展起来。城阳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组织党史研究专家开展党史红色故事宣讲报告,为全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送上一场场精彩的红色宣讲;城阳区流亭街道流亭小学启动“启明星”红色大讲堂,组织少先队员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上马街道启动“上马大讲堂”,通过常态化课程和菜单式课程,为各部门、各社区提供“定制”式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内容……
  音乐党课,是城阳区匠心打造的、形式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4月9日上午,城阳区首场音乐党课在区文化馆小剧场内上演。现场,在弦乐四重奏的精彩演绎下,《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春天的故事》《不忘初心》《腾飞城阳》等四个篇章10首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歌曲,穿起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气象万千的时代画卷。伴随着歌声,主讲人分别讲述了每一首音乐创作的背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动人的回忆,让人心生敬意和感慨,党和国家的历史在跳跃的音符中生动了起来。“很有创意,很受感染。单纯讲历史难免枯燥,通过音乐穿插历史影像,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了!”城阳区青年干部周健认为,听音乐、讲故事、学党史,比简单地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
  与此同时,线上微党课也在城阳区遍地开花。城阳区自然资源局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党史学习微课堂”,每天刊发一期《党史故事100讲》视频小故事,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全景式地回顾党史,让大家有了一处每天的“必打卡地”。“如果照本宣科,学习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城阳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孙丕杰说,针对大家阅读习惯打造更有趣味性的党史课堂,才能让党史学习教育从“指尖”延伸到“心尖”。
  为让党员干部更好体悟历史,城阳区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从讲堂延伸到现场,让一处处红色教育地标成为现场课堂。城阳区工商联组织前往红岛韩家民俗村及青岛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洗礼;在“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城阳区统计局观看了以李伯颜、孙耀臣、孙瑞兰等先烈们为原型创作的吕剧《初心》;城阳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全体党员干部与城阳街道瑞阳路社区居委会组成红色研学团,赴刘谦初红色文化园现场观摩烈士历史照片、书信、手稿等珍贵资料……“看了展馆的实物和图片,遥想峥嵘岁月,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鲜活、更生动的了解,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使命感。”城阳区物业商会党支部书记兰霞表示。
  党史学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深植红色的火种。城阳区河套街道团工委举办“红色泥塑润童心,革命薪火代代传”青少年学党史泥塑制作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借助泥塑认识英雄,在认识英雄过程中传承和保护非遗;城阳区河套街道小涧西幼儿园创建追溯历史电影墙,展现出红军与老百姓一起织网、下棋、剥花生、聊家常的“军民一家亲”;青特城幼儿园打造特色主题宣传栏,带领幼儿学生们重温党的历史,认识党旗和党徽……
  “党史不仅属于过去,更连接着当下和未来。”城阳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中心主任仇胜龙表示,城阳区将根据不同对象特点,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方式等进一步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大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本报记者 肖 芳  
   本报通讯员 苟小妹 徐婷

  “那是195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大雪天,连长紧急通知我们,白天刚刚修好的桥梁又被炸坏了,第二天有火车要经过,我们必须连夜抢修。整整一晚上,我们才将百余米的桥梁修好,战士们的手脚冻伤严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宿流社区,面对一群年轻的“记忆管家”志愿者,92岁的抗美援朝老铁道兵吕明纭将自己亲身经历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每次面对面交流,都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课。”志愿者吕帅帅说。眼下,城阳区“记忆管家”志愿小分队正深入社区采访老党员、老干部和老兵群体,挖掘红色历史及社区变迁故事。后期,志愿者们会将采集的故事剪辑成微视频,定期在媒体刊播,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
  这是城阳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的一个小小缩影。广泛开展微课堂、党史讲堂,夯实理论基础;瞄准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实地体悟;打造主题活动区,引导少年儿童心向党;在“阳光城阳”公众号、爱城阳APP等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五送”文明实践活动……近段时间,城阳区积极创新学习“打开方式”,线下线上齐发力,让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开局良好。
  如今在城阳区,党史讲堂已广泛开展起来。城阳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组织党史研究专家开展党史红色故事宣讲报告,为全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送上一场场精彩的红色宣讲;城阳区流亭街道流亭小学启动“启明星”红色大讲堂,组织少先队员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上马街道启动“上马大讲堂”,通过常态化课程和菜单式课程,为各部门、各社区提供“定制”式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内容……
  音乐党课,是城阳区匠心打造的、形式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4月9日上午,城阳区首场音乐党课在区文化馆小剧场内上演。现场,在弦乐四重奏的精彩演绎下,《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春天的故事》《不忘初心》《腾飞城阳》等四个篇章10首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歌曲,穿起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气象万千的时代画卷。伴随着歌声,主讲人分别讲述了每一首音乐创作的背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动人的回忆,让人心生敬意和感慨,党和国家的历史在跳跃的音符中生动了起来。“很有创意,很受感染。单纯讲历史难免枯燥,通过音乐穿插历史影像,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了!”城阳区青年干部周健认为,听音乐、讲故事、学党史,比简单地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
  与此同时,线上微党课也在城阳区遍地开花。城阳区自然资源局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党史学习微课堂”,每天刊发一期《党史故事100讲》视频小故事,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全景式地回顾党史,让大家有了一处每天的“必打卡地”。“如果照本宣科,学习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城阳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孙丕杰说,针对大家阅读习惯打造更有趣味性的党史课堂,才能让党史学习教育从“指尖”延伸到“心尖”。
  为让党员干部更好体悟历史,城阳区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从讲堂延伸到现场,让一处处红色教育地标成为现场课堂。城阳区工商联组织前往红岛韩家民俗村及青岛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洗礼;在“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城阳区统计局观看了以李伯颜、孙耀臣、孙瑞兰等先烈们为原型创作的吕剧《初心》;城阳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全体党员干部与城阳街道瑞阳路社区居委会组成红色研学团,赴刘谦初红色文化园现场观摩烈士历史照片、书信、手稿等珍贵资料……“看了展馆的实物和图片,遥想峥嵘岁月,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鲜活、更生动的了解,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使命感。”城阳区物业商会党支部书记兰霞表示。
  党史学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深植红色的火种。城阳区河套街道团工委举办“红色泥塑润童心,革命薪火代代传”青少年学党史泥塑制作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借助泥塑认识英雄,在认识英雄过程中传承和保护非遗;城阳区河套街道小涧西幼儿园创建追溯历史电影墙,展现出红军与老百姓一起织网、下棋、剥花生、聊家常的“军民一家亲”;青特城幼儿园打造特色主题宣传栏,带领幼儿学生们重温党的历史,认识党旗和党徽……
  “党史不仅属于过去,更连接着当下和未来。”城阳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中心主任仇胜龙表示,城阳区将根据不同对象特点,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方式等进一步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大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