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红帆” 引领千帆竞渡

带动2178个社会组织、5022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同向发力

2020-07-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郑莉
    本报通讯员 柳琳 秦帅  


  近年来,威海市把党建作为贯穿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各项工作的红线,市委“两新”工委与市民政局党组联合出台《关于启动“威海红帆”社会组织党建计划赋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创新实施五大工程,激发社会组织在服务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参与社会治理、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居民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潜能。“威海红帆”社会组织党建计划正带动全市2178个社会组织、5022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同向发力。
从“一点红”到“全域红”
  “作为威海市首家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双创园’吸纳群众需求多、发展潜力大的萌芽型、初创型、引领型、创业型等社会组织进驻,免费提供场地设备、党建指导、培育孵化等服务,同步摸清党员底数,建立党组织。按照服务对象区别划分,将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成立联合党支部,实现‘跨界合作’,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威海市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园党委书记赵波说。
  威海市大力推广“双创园”经验,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建立市、区(市)、镇(街道)、社区四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步孵化社会组织和党组织。目前,平台总数已达到235个,实现市、区(市)、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园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各区(市)至少建有一处镇级示范点,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室覆盖率超过80%,孵化培育公益组织562个。到今年年底,全市24个街道、48个镇将全面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全市785个城乡社区成立备案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鼓励社区书记领办,加强区域内社区社会组织分类指导和管理,形成“党建带社、以社管社、社社共建”的发展格局。
  同时,实施“红领计划”,市、区(市)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选派667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采取“一对一”“一对N”方式,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推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解决实际问题。
“红色基因”拓宽公益路
  夏日午后,一群“特殊”孩子安静地围坐在一起,摘艾、挑拣、磨制、捣制……在位于环翠区温泉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的石磨艾坊蜗牛成长营公益项目现场,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姜新正组织智障青年制作传统石磨艾绒。
  姜新表示,项目在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总支的帮助下,不仅吸引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各类艾制品研发创作,更开辟了专门的艾草种植基地,打造艾文化民俗旅游产业,让智障青年实现就业创业,还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的梦想。
  在威海,社会组织将公益服务融入群众生活的党建公益项目的生动实践还有很多。威海市聚焦城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加分奖励,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予以加分奖励。广大社会组织开展“助残奔康”“电商进镇”“法律援助”等精准扶贫直通车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536个社会组织开展扶贫项目262个,参与志愿服务1.5万人次,累计投入款物3068万元。
党建凝聚强大合力
  威海市物业协会党委开展“红色物业,情暖万家”活动,投诉率从7.2%下降到0.4%。成绩的取得源于威海市坚持党建项目为载体,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难题,增强行业凝聚力,服务行业发展。全市204个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开展行业自律,从根本上遏制行业恶性竞争、恶意垄断、不规范服务和收费等行为,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威海注重以党建凝聚起社会组织强大合力,一齐唱响“大爱威海之歌”。去年以来,围绕群众关切和社区需求,威海广泛开展“党旗飘扬·爱满滨城”社会组织公益实践活动800余场次,受益群众超过50万人次。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各行业协会商会及时发布行业倡议,加强行业自律防控,并推出系列利企服务助力疫情防控。71个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减免会费,与会员企业共克时艰。社会组织参与捐赠疫情防控物资折款3200余万元。
  “目前,全市有持证社工1490人、和谐使者126人、注册志愿者43万余人。今年威海将继续投入200万元,常态化推进党建服务公益项目,全面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和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模式,引导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关爱、基层社区治理等领域有序参与社会服务,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贡献力量。”威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栾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