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退役返乡担任村支书,解世升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2019-01-03 作者: 齐静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齐 静

  “1984年6月,我被选为梭庄村党支部书记,没想到一干就是30多年。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再苦再累也值了。今年,梭庄村又被列入日照市美丽乡村连片打造重点村庄,大伙儿干劲儿更足了。”莒县桑园乡梭庄村党支部书记解世升笑着说。
  1971年1月,解世升离开家乡入伍。服役期间,他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先后六次受到营级嘉奖。1976年6月,解世升退役回乡,就想着为乡亲们做点事情。“当时暗下决心,要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比做自己的事情还要上心。”解世升回忆说,为了熟悉村里的大小事务,他经常跟着老支书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办事热情周到,解世升得到了不少村民的认可。1984年6月,解世升高票当选为梭庄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村支书不久,解世升就碰到一个大考验:梭庄村四个生产队之间的土地质量和人均分配亩数极为不均,村民意见很大。“俯下身听老百姓的意见,说公道话、办公道事,老百姓自然就信服你、支持你。”为有效化解这一矛盾,解世升一方面带领村班子成员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商讨均分土地事宜;另一方面,又顶住各方压力,坚持秉公处理。最终,土地均分实施方案在村民大会上集体表决通过。
  梭庄村是远离县城的偏远山区村,土地瘠薄、水源条件极差,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为改变村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解世升确定了“集雨节灌、拦河蓄水、治水兴村”的治村计划,在一没财力、二没技术的条件下,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铁道兵“叫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精神,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他合计筹资51.6万元,建设了袁公河调水工程,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800亩,彻底改变了梭庄村人畜饮水、庄稼浇水两大难题。
  解决了水源问题,解世升又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规模发展中药材、大姜、林果产业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发展中药材200亩、大姜150亩、林果180亩,实现了“户户有特色、年年保增收”的目标。同时,他还利用山岭薄地发展绿化苗木200亩,成立了专业绿化公司,主动承揽外地城镇绿化工程,年实现收入200余万元、群众人均增收600元。梭庄村也从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红旗村。
  2017年正值村“两委”换届,64岁的解世升萌生了退意,“年龄大了,干不动了”。但村民的强烈呼声和组织的信任,让解世升决定继续带领村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农业、心系农村,农业农村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我要带领大家继续奋斗实干,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